毋庸质疑,2005年对于古井集团来说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一场突如其来的税收风波,让一直以来备受媒体关注的古井集团陷入了被动的旋涡。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性” 事件,古井集团竟然表现出了极强的“抗灾”能力。
2005年11月28日,一向以观念创新,营销创新,科技创新闻名酒界的古井人再次向超高档白酒市场发力—— “古井贡酒纪年酒”隆重上市,这一举措也是继1996年古井酒业在中国白酒界率先推出以5年、10年陈酿为代表的“酒龄酒”,引爆了白酒界的“酒龄”效应之后,再度向超高档白酒市场发力的一个营销大动作。这一营销大动作一时间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行内众多专家纷纷表示,此举必将引发中国高端白酒界的另一场营销革命,同时也必将打破目前被少数超高档白酒所垄断的市场局面。
再联想到11月7日,一直以来被媒体炒得纷纷扬扬的古井集团改制再起波澜事件——安徽亳州市政府将古井集团全部股权在合肥市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向全球公开转让”。
这不由得激起了记者对古井的极大兴趣,于是决定前往古井集团,专访古井集团董事长、总裁王效金。
对话王效金:只有改制,古井才可能做到百年老店
亳州素有以“酒乡”之美称,十二月的亳州,天气似乎远没有想象中那样温暖。到达古井,见到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的时候,他显得很忙,整整一个上午都在与公司的管理层商讨事情。在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之后,直至中午12时10分,王效金董事长终于可以抽出空来与记者闲聊。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话题涉及古井改制、中国白酒行业等多个方面。
关于古井改制
支持改制,但要对我的团队负责
“你来得很不是时候,关于古井改制我们现在什么也不能说。”刚一落座,王效金董事长便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因为,第一,我们是改制的载体,而不是改制的权威发言人;第二,新雇农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多问题还很不明朗,所以更不能说。”简短的几句话,也让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在目前的特殊时期,身处古井集团董事长职位上的王效金的谨慎细微。
虽然对于古井改制目前的最新动向,王效金董事长显得极为低调,一再表示不方便说什么,但在短暂的交谈中,他还是简要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对古井改制的观点,“我们集团从上到下,每一个员工都很支持改制。”他还很明确地告诉记者,古井改制在近期很快就有定论了。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有关古井改制的事件被外界炒得沸沸扬扬,但是集团内每一个员工心态都很平和。一位在古井工作了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我们也都希望古井改制。因为古井集团的改制将使企业的机制得到活化,古井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这样就会促进古井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永葆基业长青。”
王效金则告诉记者,员工平和的心态是因为古井是一个成熟的公司。“一个成熟的公司,老板可以走马灯地换人,但内部不会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并且古井经过几年的‘再造’运动,使得古井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大家都认识到,古井只有该了制,才有可能做到基业常青,达到百年老店。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凭着对古井的感情,我们也希望古井改制。”
但是话锋一转,““对于我们每位职工而言,改制是一件好事。古井一旦成功改制,无疑是给我的国有企业经历划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是给跟了我的多年的团队划上一个‘句号’, 因此我也得为他们划一个完满的‘句号’。” 王效金意味深长地告诉了记者,“从某一点上来说,古井改不改制,对我们这些公司管理人员应该说影响不大,我个人干不干不是问题,我可以换个地方另外开始事业,但对于跟了我的多年的团队来说,他们为古井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我得对他们负责,为他们的将来负责。”
“古井再造”为改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其实关于古井改制问题,王效金董事长很早就提出了“靓女先嫁”的观点,即古井只有在经营还好的时候解决其体制问题,这才是古井今后走得更稳的关键。
因为作为古井的“掌门人”,王效金早就认识到了古井作为一个国有企业,体制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在采访中,王效金董事长将古井在旧的体制束缚下开展工作很形象地用“99度加1度”的烧开水理论来做了比喻。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体制问题,王效金就带领古井人先从“自我改造”开始。其实早在2000年,身为古井集团董事长的王效金就提出了“国企民营”主张。于是从2002年至2005年,古井开展了“再造”活动,所有的大谋划逐步浮出了水面:从2002年起,开展“在批判中求得新生”,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批判、再造,重塑古井员工新价值观;2003年的重点,开展“批判与再造”,重点进行行为模式的批判、再造;2004年,以务实为主开展的“再造新古井”活动,则是古井制度体系的批判与再造,也就是通过研讨和确立古井管理基本法及八大管理制度,以推行“宪政”的方式来重新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章;2005年,开展了再造一代古井新人活动,完成了古井人的再造。
由此看来,古井历时四年之久的“再造”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系列、连续的活动,它有它内在的逻辑新古井的再造,是系统的再造,是逐步深入、逐步到位的。王效金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古井历时四年所开展的“批判与再造”运动,都是为古井的改制在进行准备。我们的愿望和理想是古井能够成为一个百年老店,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做到基业长青。”
如今四年已过,古井的“再造”运动已经结束,而正是这种古井通过四年的无奈之下的决断使得古井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也完成了古井新老人员的交替,新老机制的更换。四年的“古井再造”整风运动,也为现在正在紧张进行的古井改制,实现古井持续发展、基业长青、打造百年老店的理想,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企业家是天生妥协主义者
“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来说,要学会妥协。企业家就是天生妥协主义者,要学会妥协,学会走企业的第三条道路。” 当记者问到王董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知名企业的领军人物,对目前白酒市场的看法时,王效金如是说。他告诉记者,“什么叫企业家?说到底,企业家首先就是创造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他把把盈利看得高于一切,这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经常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权利与利益的再分配,企业家为了完成对资源的配置,干好企业,就必须是天生的妥协主义者。”
据王效金介绍,知识分子和企业家是两种无法兼容的社会角色,两者只能得其一。他说,按照萨伊德的理论,知识分子是是流浪者,是边缘人,是敢于说真话的人。企业家不是知识分子,不是那种高喊为真理而奋斗的人,企业家也不是敢于向权势作斗争的人。对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没有另一个事业比他创造的企业更重要,也没有另一个标准比他创造的盈利更有成就感。他还进一步地阐释说,企业家是冒险家、是变革家、是实干家,他还有超常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安全感和对别人判断的怀疑,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萨伊德研究的结论说,经验证明这种自信是正确的,每一位伟大的企业家都曾经经历在某一方面打破过某些规则,有时候对规则的破坏使世界得到了加速度的进步,而更多的时候他也创造了新的社会规则。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强调的是反抗精神,而企业家是天生的妥协主义者,为了企业的生存,他必须妥协。知识分子以真理的追求为唯一目标,而企业家是资源的配置者;知识分子是原则永远大于利益,而企业家都是利益大于原则。
或许王董通过这番话是想告诉记者他对古井改制的态度吧!
关于古井:
千载难逢机遇成就古井贡高端“纪年酒
谈到古井人通过“古井贡酒纪年酒”再次向超高档白酒市场发力这一营销大动作,王效金显得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未来白酒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向高端名优白酒方向发展,特别是中高档产品份额将进一步扩大,目标消费群体也将进一步细化;最近几年来,中国白酒的高价位酒市场风起云涌,新品层出不穷,但也良莠不齐,同时由于操作上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导致它们的价格日益透明,市场经营空间日渐缩小,经销商的利润逐渐下降。这就迫使大家急切需要寻求一种新产品的出现。这对古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次古井在白酒界倾力率先推1963、1979、1984、1989古井贡酒系列高端“纪年酒”,对古井来说,对古井的经销商而言,这是一次非常的好机会。只要古井工商双方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创造超高价位的古井贡酒流行趋势,为大家赢得更多的利益,这也必将引发中国高端白酒界的另一场营销革命。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白酒生产企业都能够去生产高端酒的,因为高端酒是一个质量积累、文化积累和品牌积累的产物,如果没有产品质量、企业文化、品牌内涵等支撑的话,那样的酒很难被消费者所认可。而古井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中国知名酿酒企业,有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底蕴,因此要义不容辞地为中国高端白酒树碑立传!
多元化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一直以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被认为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走在时代前列的古井也不例外。古井的多元化是从1991年在亳州市盖了自己的“古井大酒店”开始的。到目前为止,自古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董事长王效金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拥有集酒业、酒店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产业为一体,跨行业、跨地区、多层次、多功能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但在2001年之前,古井旗下竟然有40多家子公司,多元化产业涉足则更多,除了酒店、房地产、制药之外,早期还进入了建材、矿泉水、商贸等等领域,结果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退出了古井的历史舞台。由此有关古井的多元化成败之争也相伴着古井发展历程。
在采访中,王效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对记者说,“多元化是一个铺满鲜花的陷阱。现在看来,当初古井的多元化是不成熟的,是没有准备好的,这与当时投资者的观念有关。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古井的多元化至少不象一些媒体所说的那样是很失败的。至少古井酒业及酒店业还是很成功的!”
关于白酒业:
中国白酒市场需要整合 振兴白酒须做六大文章
对于中国白酒业的现状,王效金认为:当前中国白酒市场正处于一个整合阶段,中国白酒作为国家五千年文化的浓缩与积淀,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沟通的媒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文化不消亡,中国白酒就不会消亡。同时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在与时俱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调整,需求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对休闲、健康、个性化的追求,使得红酒、啤酒、洋酒等迅速抢滩占地,中国白酒业可谓内忧外患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市场需求,急切地呼唤中国白酒自新,呼唤传统产业实现现代化的转换。所以,喝酒的人变了,酒本身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要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白酒内涵的基础上,把中国白酒的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积极走出一条中国白酒的现代化之路。
王效金表明,要振兴中国白酒,,必须破除人们酒界的陈旧、陈腐的观念,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万万不可抱着“祖宗之法不可法”的观念,抱着传统工艺和历史名人不放,必须要做好“多香型”、“味”、“酒精”、“低成本”、“品牌”、“技术创新”等六大文章。
采访后记
在与王效金董事长一个多小时的短暂的的交谈中,记者充分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务实、理性与睿智。他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并不象有的人所说的那样不好接触。在交谈中记者发现,王董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与他交谈,犹如与一位长者谈心,让人回味悠长。古井20年,王效金成就了古井,古井也成全了王效金。用王效金董事长的话来说,“古井20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经历中最精彩的一段。在古井20年,我干了自己想干的,无论成败无怨无悔。”但笔者想说的是,这个时代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所以在这里笔者真心祝愿王董能一如既往,一路好走!
(原载《烟酒茶新视窗》杂志) 作者:吕西纯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QQ:506856015
2005年11月28日,一向以观念创新,营销创新,科技创新闻名酒界的古井人再次向超高档白酒市场发力—— “古井贡酒纪年酒”隆重上市,这一举措也是继1996年古井酒业在中国白酒界率先推出以5年、10年陈酿为代表的“酒龄酒”,引爆了白酒界的“酒龄”效应之后,再度向超高档白酒市场发力的一个营销大动作。这一营销大动作一时间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行内众多专家纷纷表示,此举必将引发中国高端白酒界的另一场营销革命,同时也必将打破目前被少数超高档白酒所垄断的市场局面。
再联想到11月7日,一直以来被媒体炒得纷纷扬扬的古井集团改制再起波澜事件——安徽亳州市政府将古井集团全部股权在合肥市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向全球公开转让”。
这不由得激起了记者对古井的极大兴趣,于是决定前往古井集团,专访古井集团董事长、总裁王效金。
对话王效金:只有改制,古井才可能做到百年老店
亳州素有以“酒乡”之美称,十二月的亳州,天气似乎远没有想象中那样温暖。到达古井,见到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的时候,他显得很忙,整整一个上午都在与公司的管理层商讨事情。在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之后,直至中午12时10分,王效金董事长终于可以抽出空来与记者闲聊。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话题涉及古井改制、中国白酒行业等多个方面。
关于古井改制
支持改制,但要对我的团队负责
“你来得很不是时候,关于古井改制我们现在什么也不能说。”刚一落座,王效金董事长便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因为,第一,我们是改制的载体,而不是改制的权威发言人;第二,新雇农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多问题还很不明朗,所以更不能说。”简短的几句话,也让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在目前的特殊时期,身处古井集团董事长职位上的王效金的谨慎细微。
虽然对于古井改制目前的最新动向,王效金董事长显得极为低调,一再表示不方便说什么,但在短暂的交谈中,他还是简要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对古井改制的观点,“我们集团从上到下,每一个员工都很支持改制。”他还很明确地告诉记者,古井改制在近期很快就有定论了。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有关古井改制的事件被外界炒得沸沸扬扬,但是集团内每一个员工心态都很平和。一位在古井工作了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我们也都希望古井改制。因为古井集团的改制将使企业的机制得到活化,古井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这样就会促进古井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永葆基业长青。”
王效金则告诉记者,员工平和的心态是因为古井是一个成熟的公司。“一个成熟的公司,老板可以走马灯地换人,但内部不会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并且古井经过几年的‘再造’运动,使得古井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大家都认识到,古井只有该了制,才有可能做到基业常青,达到百年老店。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凭着对古井的感情,我们也希望古井改制。”
但是话锋一转,““对于我们每位职工而言,改制是一件好事。古井一旦成功改制,无疑是给我的国有企业经历划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是给跟了我的多年的团队划上一个‘句号’, 因此我也得为他们划一个完满的‘句号’。” 王效金意味深长地告诉了记者,“从某一点上来说,古井改不改制,对我们这些公司管理人员应该说影响不大,我个人干不干不是问题,我可以换个地方另外开始事业,但对于跟了我的多年的团队来说,他们为古井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我得对他们负责,为他们的将来负责。”
“古井再造”为改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其实关于古井改制问题,王效金董事长很早就提出了“靓女先嫁”的观点,即古井只有在经营还好的时候解决其体制问题,这才是古井今后走得更稳的关键。
因为作为古井的“掌门人”,王效金早就认识到了古井作为一个国有企业,体制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在采访中,王效金董事长将古井在旧的体制束缚下开展工作很形象地用“99度加1度”的烧开水理论来做了比喻。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体制问题,王效金就带领古井人先从“自我改造”开始。其实早在2000年,身为古井集团董事长的王效金就提出了“国企民营”主张。于是从2002年至2005年,古井开展了“再造”活动,所有的大谋划逐步浮出了水面:从2002年起,开展“在批判中求得新生”,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批判、再造,重塑古井员工新价值观;2003年的重点,开展“批判与再造”,重点进行行为模式的批判、再造;2004年,以务实为主开展的“再造新古井”活动,则是古井制度体系的批判与再造,也就是通过研讨和确立古井管理基本法及八大管理制度,以推行“宪政”的方式来重新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章;2005年,开展了再造一代古井新人活动,完成了古井人的再造。
由此看来,古井历时四年之久的“再造”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系列、连续的活动,它有它内在的逻辑新古井的再造,是系统的再造,是逐步深入、逐步到位的。王效金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古井历时四年所开展的“批判与再造”运动,都是为古井的改制在进行准备。我们的愿望和理想是古井能够成为一个百年老店,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做到基业长青。”
如今四年已过,古井的“再造”运动已经结束,而正是这种古井通过四年的无奈之下的决断使得古井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也完成了古井新老人员的交替,新老机制的更换。四年的“古井再造”整风运动,也为现在正在紧张进行的古井改制,实现古井持续发展、基业长青、打造百年老店的理想,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企业家是天生妥协主义者
“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来说,要学会妥协。企业家就是天生妥协主义者,要学会妥协,学会走企业的第三条道路。” 当记者问到王董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知名企业的领军人物,对目前白酒市场的看法时,王效金如是说。他告诉记者,“什么叫企业家?说到底,企业家首先就是创造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他把把盈利看得高于一切,这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经常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权利与利益的再分配,企业家为了完成对资源的配置,干好企业,就必须是天生的妥协主义者。”
据王效金介绍,知识分子和企业家是两种无法兼容的社会角色,两者只能得其一。他说,按照萨伊德的理论,知识分子是是流浪者,是边缘人,是敢于说真话的人。企业家不是知识分子,不是那种高喊为真理而奋斗的人,企业家也不是敢于向权势作斗争的人。对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没有另一个事业比他创造的企业更重要,也没有另一个标准比他创造的盈利更有成就感。他还进一步地阐释说,企业家是冒险家、是变革家、是实干家,他还有超常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安全感和对别人判断的怀疑,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萨伊德研究的结论说,经验证明这种自信是正确的,每一位伟大的企业家都曾经经历在某一方面打破过某些规则,有时候对规则的破坏使世界得到了加速度的进步,而更多的时候他也创造了新的社会规则。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强调的是反抗精神,而企业家是天生的妥协主义者,为了企业的生存,他必须妥协。知识分子以真理的追求为唯一目标,而企业家是资源的配置者;知识分子是原则永远大于利益,而企业家都是利益大于原则。
或许王董通过这番话是想告诉记者他对古井改制的态度吧!
关于古井:
千载难逢机遇成就古井贡高端“纪年酒
谈到古井人通过“古井贡酒纪年酒”再次向超高档白酒市场发力这一营销大动作,王效金显得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未来白酒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向高端名优白酒方向发展,特别是中高档产品份额将进一步扩大,目标消费群体也将进一步细化;最近几年来,中国白酒的高价位酒市场风起云涌,新品层出不穷,但也良莠不齐,同时由于操作上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导致它们的价格日益透明,市场经营空间日渐缩小,经销商的利润逐渐下降。这就迫使大家急切需要寻求一种新产品的出现。这对古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次古井在白酒界倾力率先推1963、1979、1984、1989古井贡酒系列高端“纪年酒”,对古井来说,对古井的经销商而言,这是一次非常的好机会。只要古井工商双方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创造超高价位的古井贡酒流行趋势,为大家赢得更多的利益,这也必将引发中国高端白酒界的另一场营销革命。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白酒生产企业都能够去生产高端酒的,因为高端酒是一个质量积累、文化积累和品牌积累的产物,如果没有产品质量、企业文化、品牌内涵等支撑的话,那样的酒很难被消费者所认可。而古井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中国知名酿酒企业,有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底蕴,因此要义不容辞地为中国高端白酒树碑立传!
多元化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一直以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被认为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走在时代前列的古井也不例外。古井的多元化是从1991年在亳州市盖了自己的“古井大酒店”开始的。到目前为止,自古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董事长王效金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拥有集酒业、酒店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产业为一体,跨行业、跨地区、多层次、多功能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但在2001年之前,古井旗下竟然有40多家子公司,多元化产业涉足则更多,除了酒店、房地产、制药之外,早期还进入了建材、矿泉水、商贸等等领域,结果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退出了古井的历史舞台。由此有关古井的多元化成败之争也相伴着古井发展历程。
在采访中,王效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对记者说,“多元化是一个铺满鲜花的陷阱。现在看来,当初古井的多元化是不成熟的,是没有准备好的,这与当时投资者的观念有关。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古井的多元化至少不象一些媒体所说的那样是很失败的。至少古井酒业及酒店业还是很成功的!”
关于白酒业:
中国白酒市场需要整合 振兴白酒须做六大文章
对于中国白酒业的现状,王效金认为:当前中国白酒市场正处于一个整合阶段,中国白酒作为国家五千年文化的浓缩与积淀,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沟通的媒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文化不消亡,中国白酒就不会消亡。同时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在与时俱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调整,需求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对休闲、健康、个性化的追求,使得红酒、啤酒、洋酒等迅速抢滩占地,中国白酒业可谓内忧外患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市场需求,急切地呼唤中国白酒自新,呼唤传统产业实现现代化的转换。所以,喝酒的人变了,酒本身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要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白酒内涵的基础上,把中国白酒的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积极走出一条中国白酒的现代化之路。
王效金表明,要振兴中国白酒,,必须破除人们酒界的陈旧、陈腐的观念,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万万不可抱着“祖宗之法不可法”的观念,抱着传统工艺和历史名人不放,必须要做好“多香型”、“味”、“酒精”、“低成本”、“品牌”、“技术创新”等六大文章。
采访后记
在与王效金董事长一个多小时的短暂的的交谈中,记者充分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务实、理性与睿智。他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并不象有的人所说的那样不好接触。在交谈中记者发现,王董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与他交谈,犹如与一位长者谈心,让人回味悠长。古井20年,王效金成就了古井,古井也成全了王效金。用王效金董事长的话来说,“古井20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经历中最精彩的一段。在古井20年,我干了自己想干的,无论成败无怨无悔。”但笔者想说的是,这个时代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所以在这里笔者真心祝愿王董能一如既往,一路好走!
(原载《烟酒茶新视窗》杂志) 作者:吕西纯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QQ:50685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