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出自咱的手?!”——有感于温总理焦虑于缺乏大师级人才
到2005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实现了大众化的历史目标。2006年11月20日9时许,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会议室面对6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李斌)]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问题,就是教育的质和量的问题;温总理焦虑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只有量没有质的问题。
针对温总理的问题,校长、专家各出高招:
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德才兼备、学术一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培养和引进并重,应设立海外著名学者引进计划,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正教授和终身教授。
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我同意王校长讲的。”建议继续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加以实施,在国家科技布局中更好地发挥高校作用;进一步制定政策,建立和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共同育人的新机制,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研究生资助体系和助学贷款体系。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大学开始,就太晚了。”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研究型大学要和中小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杨福家:改革高考考试方式和招生办法,高校招生凭高考成绩和高中表现录取;进行大学校长公开招聘的试点,严格学校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导师制,适当控制班级人数;大力建设爱国求真、严谨求实、宽容创新的校园文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1992年前,我到高校去,都愁眉苦脸;现在去,都兴高采烈。”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高教战线要聚精会神、理直气壮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严格教学秩序和内部管理,加大教学投入,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做大了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说,高校要从外延扩展转移到内涵提高的轨道上来。他建议实行“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宏观入手、微观发力,稳定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积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形成多样化、分类型、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
对于温总理的问题,上面校长和专家们说的都不错,也都很有道理,但,我认为他们说的也都很不够。我要对总理说,请您不要忧虑,未来,大师级人才比比皆是。“大师出自咱的手!”——何以口出狂言?请听我言:
一、大师级人才的客观标准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大师级人才。——只有确立了一个客观的标准,才能够谈得上如何造就大师级人才的问题。
所谓大师级人才,无非就是将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或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人而已。普通人之所以成不了大师级人才,就在于他们的聪明才智或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明白并确立了大师级人才的客观标准,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创造一个能够使人的聪明才智或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的条件的问题了。
历史上,大师就如天然金刚石一样,他的出现往往是靠偶然因素造成的;今天,我们要人为地造就大师级人才,就需要了解造就大师级人才的必要条件,就如要制造人造金刚石必须先了解制造人造金刚石的技术条件一样。而这一条件,远远不是教育本身能够提供的,——上述校长和专家建议的根本不足,就是他们就教育谈教育,而忽视了在教育之内根本无法提供使一个人成为大师级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如果温总理只请教育专家作顾问,无助于解决大师级人才缺乏的问题。大师级人才的造就,需要社会的综合条件。
二、造就大师级人才的必要条件
既然我们知道所谓大师级人才就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或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人,那么,造就大师级人才的必要条件就应该是提供使人的聪明才智或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出来的必要条件了。这样一来,造就大师级人才的必要条件我们就可以归纳为最基本的两个:
第一, 外部条件。必须有一个公平、正义、民主、平等、和谐,较少个人精神压抑的社会环境。对于人为地制造大师级人才来说,这一条是首要的(而对于非人为制造而言,这一条并不是必要的)。否则,大师级人才就会被窒息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之中。
第二, 内部或教育条件。必要有一套能够使人的聪明才智或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就是一套变“石墨”(非大师级人才)为“金刚石”(大师级人才)的具体操作技术。既然要人造大师级人才,就需要一套生成大师级人才的具体操作技术或图纸、模型。
若有了上述两大条件,何愁造不出大师级人才?!
三、“大师出自咱的手?!”
在所有技术中,“造人”的技术是最最首要的。所谓“造人”,无非就是使人的聪明才智或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出来而已,即,将人由普通人造成大师级人才而已。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堂堂大国总理,若忧虑于缺乏大师级的人才,岂不为外人耻笑?!
轻轻问世人:“大师出自谁的手?”
自答:“大师出自咱的手!”
呜呼哉!——予空有变“石墨”为“金刚石”的技术而无所用。……
200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