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素质教育,青年教师该反省什么(三)


                 三、德行欠佳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三点师德是:1、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2、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3、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这三点师德并不苛刻,是教师起码应该做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市侩哲学、拜金思潮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面对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学习成绩,品性好坏等因素时,往往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那些家长有权有势,或能为老师考得高分,或三亲六戚的子女,这些教师给了春天般的温暖和无微不至的关照:而对学习成绩差却X投胎到穷人家里的学生,他们表现出的则是冬天般的寒冷,甚或歧视、厌恶。这类教师连起码的师德底线也守不住,缺乏公正意识,这在给学生安排座位和课堂提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学校已经发展到往前调一排座位需花一百元的地步,课堂提问则更成了少数“天之骄子”一花独秀独领风骚的场所。

    近几年来,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又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在校外给学生补课蔚然成风。尤其在小学、初中,几乎没有不给学生补课的“"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了,在这其中,青年教师则由于年轻力壮,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辽宁省沈阳市某初中一个教英语的女班主任,每到假期就会把她班上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她丈夫开的小饭店里补课,小班20人,每次90分钟,每人一次收20元,这样她每天只要两个小班就可以收入800元。除补课外,她还让学生在其夫饭馆里吃饭,于是,丈夫不景气的饭馆也被她盘活了。对交钱补课的学生,她在学校课堂上总是提问、辅导,而对没交钱补课的,她从没好脸色,理都不理。相比之下,有些副科老师就没这个“商机”了,为了平衡其他教师的心理,实现“共同富裕”,沈阳市属某县一所中学竟在去年寒假按课程表补课,这样,体育、劳动、音乐这几科的老师也得到了补课费。

    不是说教师不该去追求财富,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该抛弃爱心,一味的去赚学生的补课费,至于个别地方的老师,专门在课堂上不把知识讲透,而让学生放学后找他补课,这类教师就更让人痛恨了。青年教师们应该记住:“君子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虽然我们不是“君子”,但如果对钱财看不透彻,而抛弃自己的尊严,忘却自己的天职,一味地“孜孜以求之”,试想,以一颗沾满铜臭的心灵,又怎能唤醒学生的一颗纯真之心呢?又怎配作人师呢?

    我们再也不能在应试教育的噩梦中昏睡不醒了,一定要让素质教育觉醒起来,而素质教育的觉醒,则呼唤青年教师的觉醒,青年教师的觉醒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和在教育实践中的躬身践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一方面要发奋读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真正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要博施爱心于学生,洒脱对待于金钱。如此,素质教育的光芒才可能普照中华大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