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的资产到哪去了?


     建国后,直至1956年,我国逐步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形成大一统,清一色的国有经济现状.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们没有自己的私,而是全心全意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同时实行工分制即是大家劳动时就能取得工分,因此就有饭吃,而不劳作,除非特别情况下,就获得不了工分,因此生活就成问题,所以在那个时代不管男劳动力,还是妇女都要参加劳动.同时在生存的激励下,人们不仅都参加劳动,而且干劲十足,但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及体制弊端日益凸现,大家相互偷懒了,反正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最后这种状况维持不下去了,就产生了新的体制如租赁承包制以至今天更有激励的股份制等等,在此我们不想探究这些新的体制,而是想询问一开始那些国有经济都到哪去了?它不是国有,全民的吗?劳动者从中真正得到了吗?得到了多少?

     有人说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补偿即获得了工分,从而可以有饭吃.你付出劳动,我给你饭吃,这难道不是等价交换吗?很明显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放在今天来看,你给别人干活,有的是给饭吃,同时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即使不给饭吃,至少还能非常丰厚的物质回报,然而就是如此都说主人剥削雇工的,那在那个只给饭吃的时代,剥削不是更严重吗?虽然说当时生产力很低,且发展非常缓慢.但是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是为工农业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按照今天的收益分配理论,他们理应获得相应一部分股权,并获得股权溢价等资本收入的,但事实上他们什么都没有获得.以至在今天国有经济的成分逐步的减少情况下,出现他们退出时负债累累的情况,那这些国有资产到底哪去了?被老百姓分了吗?很明显他们什么也没有获得,而往往这才是问题之关键即最应获得一部分资产的他们什么都没有获得,显然他们的利益被人侵占了.那到底是谁呢?其实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