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色情声讯台: 一个教育的视角


色情声讯台大面积的出现,并且它的绝大部分受众是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个值得大家反思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个系统性的教育问题。教育边界的模糊,特别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烦扰所需的性知识的忽视和学校对有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性知识传播的似是而非的态度造成青少年正确掌握性知识的能力存在很大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正处在身体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和心理转型的青少年对异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偷窥欲的愿望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张。色情声讯台的出现,特别是话务员那娇滴滴的声音和刻意制造的温柔气氛所传递出的不堪入耳的淫秽语言刚好满足了这个特殊时期的青少年的语言快感,他们从语言快感中寻求到了自以为是的性见解或性知识。正是这些自以为是的性见解或性知识把青少年带入万丈深渊,误导性的性知识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色情声讯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即教育的视角去观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认为从教育的视角观察问题不仅可以揭穿色情声讯台的本来面目,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为教育边界的模糊性矫正提供一些思考。为众多人所诟病的教育问题促使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现行的教育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现实发展需要和无法满足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的结构性变化与发展需求的心理化的社会性调整。特别是以分数的多少和升学率的高低为指标的评价体系的教育模式对个人的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健全产生了一定的“排异反应”。尤其令人汗颜的是,分数替代了个人缺陷,分数成了一俊遮百丑的遮丑布,换句话说,只要个人的成绩分数足够高,通常被老师、同学、家长、其他相关者等认为是个优秀的学生,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好坏、交际能力的大小、合作精神的强弱、有无责任心、爱心、同情心以及对异性的态度正确与否等等就无关宏旨了;同时分数也替代了“非考试能力”,考试之外的能力是无法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反映的,如动手能力、演讲才能、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独立能力等等都在分数中灰飞烟灭了。分数的“双替代效应”严重地破坏了人的自由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分数也成了孩子、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等四方利益相关者维系这个存在重大缺陷的教育体系运行的一副润滑剂。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教育体制的重大缺陷问题在个人的家庭教育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是怎样引发像色情声讯台的绝大部分受众是未成年人的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首先,以分数为尊的教育评价体系梗阻了家长与孩子探讨更多兴趣点的通道。家长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的环境,满足孩子学习上的需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分数,为将来能去个好的大学读书作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实际心理需求和青春期引起身体的变化所需要掌握的性知识。孩子,特别是在生理发生质的变化时,对异性身体结构的好奇是超乎寻常的,而青春期大量分泌出来的荷尔蒙又会进一步催生孩子好奇心的上升。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导师,父母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性知识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之间有效沟通,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的家长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和表面性的身体状况。当孩子在最需要了解性知识的时候,正常的大门向他或她紧闭的瞬间,另一扇不当之门趁机而入。孩子通过色情声讯台、黄色书刊和网站、淫秽光盘及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些懵懵懂懂又充满好奇的东西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也是次优选择。其次,中国的教育历来教育孩子不但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和长辈,而且绝不能冒犯他们。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孩子把自己的父母或长辈当作一个永远无法触摸的神供奉起来,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是那么地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两者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这些父母们也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孩子们的仰视。这种教育致命的问题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而是权威性的。由于地位的不平等,在中国的家庭,父母一般不会把孩子当作最好最亲的朋友来看待,而是理解为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这种典型的等级文化的教育造成了很多家庭悲剧,例如,当父母看到或发现孩子在接触色情及其他不良现象时,通常而言,大多数父母是气急败坏地责备孩子,甚至打骂他们,而不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促使孩子去改进这些缺陷,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他们随意塑造的人,而不是自己最好最亲的朋友。因此,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个平等的主体,需要用平等的心去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当孩子误入歧途时,父母用平等的心态给予孩子关键性的帮助将会对他们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良性影响。最后,中国某些传统文化带有“悟”的特征,有点“禅”的味道,无声的教育成为这种文化的最好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有些知识是不需要别人教的,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地知道了,性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某人逆道而行,宣扬和传播正确的性知识,反而被很多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上了年纪的人和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很深的人一般谈性色变,他们普遍认为,性知识可以悟出来的,没有必要大肆宣扬,宣扬这些东西有伤风化,有悖伦理道德,为大家所不齿,这与西方人性化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反差。在这种有着很深历史渊源的文化影响下,很多父母在遵循伦理道德的心理作祟下,觉得很不好意思开口与自己的孩子面对面地讨论这么严肃又敏感的性话题。大部分人也接受了这样的观点,等孩子长大了,他们自然就知道所谓的性知识了。在经济落后和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这种对性知识获得顺其自然的想法,只是让这些处于青春期的绝大多数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起到了时间上的延迟效果,本应该在当时就需了解,却到了以后的某个时间段才对性知识有了一知半解,而且获得的性知识毫无系统性可言。在落后的年代起到的时间延迟效应是由于资讯不发达引起的,试想想,在今天资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地球村”结构的资讯网络让每个人获得的各类资讯唾手可得,良莠不齐的丰富资讯会让孩子们迷失在信息时代的地狱里。在信息爆炸时代和需要赋予每个孩子个性化成长的环境里,父母急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补上最重要的一课,那么性知识应该是每个父母所不能不重视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传播正当和必要的性知识的途径失灵,造成尤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性知识的匮乏,产生不良的成长影响,父母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说父母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导师,那么学校是把在第一导师影响下的孩子塑造成更高格调、更高品位的独立性个体的竞技场。实际上,学校的教育同样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众多青少年沉迷于色情、痴情于电子游戏、厌学、逃学、患有心理疾病者等大有人在,很能说明教育问题是个影响千千万万个主体的系统性工程。学校教育失衡的致命问题仍然出在扭曲人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上,以分数为目标的激励使得老师没有动力去追求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作为一个老师,只要在自己的教育领域里下足功夫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就可以得到应有的待遇和福利,甚至在大家公认的成绩下,还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即便有老师觉得需要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导入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对孩子们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教育,提供正当的性知识传播和心理辅导及生存能力的培养等,但是残酷的现实会逼迫这些有意改良教育方式的老师做出新的选择。因为他们的改良和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冲突,造成个人正当利益不能在体制内获得,很容易被体制惯性边缘化。面对巨大的体制压力,要不选择和体制内的群体一起回到原有的教育模式上来,继续重视分数的教育手段,忽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他们的成长烦扰的解决途径;要不选择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但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心理成本。这种教育评价体系对青少年成长烦扰和心理变化视而不见,只强调他们的考试分数,最终会使他们的独立人格受到一定损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性知识无法从正统的教育机器中获得,只能借助于其他非正当渠道了解相应的知识,更要命的是,这种渠道传播的性知识大部分是片面的和误导性,不仅不能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反而会害了他们。尽管有些学校开了有关宣扬性知识的课程,但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教育方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学校对性教育似是而非的态度把一些敏感并重要的性知识过滤掉了,学生真正想了解的性知识却拒之门外。基于此,学校对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传播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性知识太重要了。学校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造成他们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和颓废的生活方式不能不说是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面对众多的教育问题,该是教育部门反省的时候了。

 

家庭、学校双方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获得必要的性知识的正当途径受阻,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使得色情声讯台及其类似的机构充当了急需渴望了解性知识的青少年的传道士。正因为这种片面和误导性的传道,青少年从中寻求到了自以为是的性见解或性知识,这些自以为是的性见解或性知识把青少年拖入了一个成长旋涡,最后使得他们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首发于湖北省理论信息中心所属杂志《学习月刊》,杂志上的文章稍做了一些技术上的处理,相关链接:http://www.xxyk.cn/ReadNews.asp?NewsID=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