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能严重过剩 价格血拼箭在弦上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临近,中国通信企业纷纷加大投入,通信制造业在今年前两个月实现了近40%的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在4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2月份,中国手机生产数量达到6283万部,同比去年增长了55%;通信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949.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8.2%。
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自去年手机生产从审批制转向核准制以来,很多新的企业加入手机行业,产品生产也取得了大幅增长,目前国内批准、核准的、设立的手机生产企业达到了20多家,我国已经占到了全球产能的50%,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产品生产基地。
然而,与中国手机产能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的中国,年产5亿部的手机产能已严重过剩,这一现象又将给手机市场带来怎样的震动?
手机产能严重过剩
一份刚刚出台的信产部统计数据表明,6年前,中国手机年产能仅为2270万部;2002年,这个数字迅速膨胀到1.3亿部;而在今年,根据行业人士分析预测,普遍认为中国手机产能已经达到或超过5亿部。这个数量,将占全球需求量的80%以上。中国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大本营”。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手机厂商仍然在为扩大自身手机产能而不断努力:一向以“行业黑马”著称的手机新军奥克斯,其对外透露的手机年产能已达3000万部;联想也在今年明确手机为其三大主业之一,此前联想手机年产能不会超过500万部,但其表示在“十一五”期间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部。此外,TCL集团今年宣布手机年产能将提高两倍升至4200万部;波导新工业园区建成后,手机产能已达2000万部。
还有一些没有获得手机牌照,但通过进口、合资品牌等手段进行手机销售的外资手机企业,目前在国内也是十分惊人。家电品牌LG此前透露,烟台和青岛的两家手机工厂争取在明年能够生产3000万部手机,目前的产能已达每年1000万部。
不仅如此,核准制实行后满怀“掘金”心态纷纷涌入手机行业的诸如明基、华为、英华达、高通等多家企业,均各显神通,想方设法提高自身产能,以期造就行业规模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但另一方面,国内新增的移动通信用户却在逐渐减少,2005年1至5月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依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市场共销售手机2000多万部,预计今年我国手机全年销量约为8800万部。
也就是说,5亿部的年产能,相当于国内市场需求的5.6倍!
手机产能严重过剩,已是当前手机行业不争的事实。
国产机的内忧外患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产能,一边是洋品牌、黑手机的持续冲击,国产手机目前的确已经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目前,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的所谓“洋品牌”手机,凭借其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年深月久的“老牌子”形象,已经牢牢占据国内手机市场的前三强;特别在今年,由于国产手机持续萎靡不振,韩国品牌三星、LG等,颇有“趁火打劫”之心态,明显加快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和运作,加紧在内地布局,以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黑手机,即所谓的水货手机,仍在不断冲击市场,并给国产手机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去年,易美倒塌、科健出问题、首信亏损、东信亏损、TCL放慢速度等手机生产厂商的利空消息不断传出;而在今年,国产手机也并未从去年的萎靡状态中摆脱出来,国产手机除老品牌波导、手机新军奥克斯、金立等保持微弱的增长势头外,其他品牌手机销售均处于迅速下滑阶段。
波导股份在7月15日发布的2005年中期预亏公告中称,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由于受到“黑手机”冲击,竞争加剧、毛利率大幅下降,造成公司经营亏损。
奥克斯通讯全国市场销售总监李晓龙也在近日表示,由于国内“四害机”的猖獗,给国产手机带来极大的影响。其表示,黑手机由于逃避了增值税、关税等,又不提供售后服务,其购买对象又主要是中低端客户,这给国产手机带来的影响是相当之大的。
据手机行业内部统计,仅在去年一年间,水货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就高达1000万部,而去年全部国产手机的销量约4800万部,水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任何一个手机生产厂商。
有专家分析指出,水货手机给国产手机带来的影响“相当于三至四个诺基亚”。
价格血拼箭在弦上
就在不久前,屡屡自爆行业猛料的“行业内鬼”的奥克斯再度出手,其复制了在空调行业的成功营销手段,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外公布了“中国手机成本白皮书”。
奥克斯通讯李晓龙痛心疾首地表示,目前市场上部分“洋手机”的利润率高达500%,并屡屡爆出动辄上万的“天价”手机,但实际上,再高档的手机,成本也不会超过2000元;由此,只有“优质平价”的战略,才是国产手机的突围之路。
奥克斯这一举动,不仅令消费者看清了手机的本来面目,也令一直在国内手机市场谋取暴利的部分洋品牌厂商坐卧不安。
也有业内专家撰文,对奥克斯希翼借助价格优势振兴民族品牌的思想不屑一顾,但事实上,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手机价格血拼已势如水火。
首先,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呈现“高山滑雪”的下降趋势,目前已从2003年67%跌落至当前的33%,这与洋品牌和水货机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专家认为,目前,尽管手机价格下降了很多,但是,手机行业平均利润仍保持在20%左右,因此,背负沉重的库存包袱的国产手机亟需凭借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其次,国产手机产能的持续暴长,与手机市场需求严重量失衡。从国际供求关系分析,国际市场也无法接受这样巨大的产能规模。而且,国内手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寄望于国产手机靠出口解决如此多的库存也不现实。仅在目前来说,国产手机除了奥克斯利用其在空调出口方面营造的销售网络优势而呈现良好的手机出口前景外,联想、华为、TCL等目前在出口方面的状况均表现平平,前景不容乐观。
再次,行业搅局者奥克斯发布“中国手机成本白皮书”的惊天动作,虽然目前许多手机厂商均声称“不会给行业带来影响”,但实际上,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从奥克斯当年在空调行业发布“空调成本白皮书”后,将原本市场售价4000元的空调机硬是拉至如今的1500元左右。而有趣的是,如今的手机行业也与当年的空调有着惊人的相似,洋品牌占据大半江山、某些手机厂商谋取暴利等等,均与当年空调行业如出一辙。
“2005年,20%的国产手机厂商将被淘汰出局” 易观国际的一份调查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看来,一场腥风血雨的手机价格大战即将到来,而在众多的国产手机中,谁是最终的英雄,也只有凭借市场这把最残酷的利剑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