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近65亿人此时此刻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
这是个似乎很难回答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每个人都在想法设法占有利益。
那么,什么是利益呢?
利益是满足需要的物。
那么,什么又是物呢?
通俗的说,物就是东西,而利益就是有好处的东西。
我在我的《利益论》中关于物是这样定义的:存在,即物。
大千世界是由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物构成的。分子是物,原子是物;细胞是物,细胞核是物;地球是物,尘埃是物;菜是物,吃菜的人也是物。这些都是有形物;声音是物,时间是物;感觉是物,情绪是物;梦是物,幻想是物;一切意识、思维的内容都是物。这些都是无形物。
一切客观存在都是物。但只有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物才是有好处的东西。
一个物如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满足人的需要,该物的这种属性叫有利性;一个物如果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危害人的需要,该物的这种属性叫有害性。
一个物的有利性大于自身的有害性,该物可称之为利物;一个物的有害性大于自身的有利性,该物可称之为害物。
人能够判定其有利性或有害性的物,叫显性物;人无法判定其有利性或有害性的物,叫隐性物。
物的利害属性因人而异,并因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利物会变成害物,害物也可能变成利物;显性物会成为隐性物,隐性物也会变成显性物。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满足需要的活动。人的需要是通过不断占有这样或那样的物才得以满足的。占有所需要的物,就是占有利益。如果用四个字概括人生的全部内容,那就是:占有利益。
人类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利益被很多人贬为庸俗之物,或视为罪恶之源。这是对利益的错怪。试问:人酗酒是酒的错吗?
人们把利益常常简称为利。
有人把利与义对立起来,似乎逐利者必寡义、重义者应弃利。实不知,义本身也是一种利,这绝不是对义的亵渎,只是义的具体内容与常说的利不同而已。义与利同为人所需要之物。凡是人所需要的皆为利。
利分两种:合道之利与违道之利。
所谓道,即利己而又利人、利人而又利己之规则。
合道之利则为义,违道之利则为不义之利。
君子爱财无可厚非,只要取之有道,何乐而不为呢?利人利己,利己利人,何罪之有呢?例如企业合法经营获取应得利润,这绝不是不义之利。
耻于谈利是对利的误解,所谓“只讲义不讲利”的人是最虚伪的人,其讲“义”不过是掩饰不义之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了利益,人们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为了利益,人们握手言和,共弃前嫌;为了利益,有人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为了利益,有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为了利益,有人穷凶极恶,丧尽天良;为了利益,有人高风亮节,甘于奉献。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作者:王大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