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机构机制方面的创新,如所有权形式、法人治理机构以及风险处置机制,应该优先于简单的数量扩张
2011年以来,银行业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实体经济明显减速,企业利润下滑、处境艰难的背景下,作为服务业的银行一枝独秀,并不符合情理。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之间的这种利润扭曲格局,恐怕意味着某些问题的存在。
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一种看法认为,垄断是产生银行高利润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通过大量增设新机构来推动市场竞争,打破银行业垄断,才可以改善金融市场的供求失衡,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其…
作者文章归档:曾刚

不必过分强调存款保险制度重要性
有关建立存款保险公司的建议由来已久。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由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宏观金融审慎问题的关注,存款保险制度再一次被推到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前台,并屡屡被提出讨论。笔者认为,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需优先考虑银行体系集中度、金融市场化程度、监管体系、道德风险四大问题。
优先考虑四大问题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的保险机构或一种保险机制,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
标普无法改变全球经济形势
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给全球金融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与其说这样一个结论准确地评估了美国国债风险的变化,毋宁说是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这样一个并不准确的评级,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不同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制定未来的政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要评选8月以来全球经济最富爆炸性的事件,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会毫无意外地拔得头筹。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评级,给美国乃至全球投资者的信心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消息一出,全球股市应声大跌,惨烈程度直逼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升级时期。而且,恐慌情绪…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十二五”开局前后,利率市场化再次成为了各方所关注的重点,尤其一些金融官员近期在不同场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前景进行了探讨,引发了人们对相关改革进程的诸多猜想。作为金融改革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运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步调来推进利率市场化,对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评价
概述起来,我国利率市场化大致遵循了以下路径: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
利率市场化改革应保持渐进步调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可能还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既不应该也没必要一定要在未来5 年中实现。对中国来说,过去的经济发展已经相当成功,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应该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没有必要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就这点来看,进一步培育、完善金融市场,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同时进一步推动微观经济主体的体制改革和完善治理机制,才应该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十二五”开局前后,利率市场化再次成为各方所关注的重点,首先是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之后,相关金融官员也在不同场…
复杂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政策选择
诚如温总理所预言,2010年是经济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一方面,在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之后,各国经济尽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但危机的阴影并未完全褪去。美、欧、日等西方经济体出现了缓慢增长,但就业状况却没能出现根本性好转。“无就业的经济复苏”成为了时下热门的字眼,其所预示的前景,与我们所熟悉“滞胀”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此外,一些国家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一轮的冲击,未来是否还会有其他国家的主权风险暴露出来,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受危机直接冲击较小,加之宽松政策的刺激,经济复苏势头良…
欧洲央行打开了印钞机
过去的一个月中,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而引发的欧洲危机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同时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暴 跌。严格地说,欧洲危机的出现,并不出人意料。如果真如巴菲特所说,本次金融危机算是一部惊悚大片的话,那么在这部大片一开场时,大部分观众就已经看出欧 洲注定会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所意外的,不过是直到这部大片开演一年多之后,有关欧洲的剧情才开始真正进入高潮。较为僵化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在国际 舞台上其日益下滑的竞争力,所有这些都注定了欧洲难逃一劫。希腊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索,将欧洲所面临的深刻危机全面地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欧洲央行几乎完全放弃了早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