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公认的成就,某种程度上,美国发动贸易战正是对中国未来十年制造业的发展的恐慌。在《跃迁:中国制造未来十年》一书中,作者对中国未来十年是“次第升级”还是“弯道超车”进行了探讨。总体来说,工业技术的不断升级,是基于对未来消费升级的把握,而制造业逐步取得突破、领先全球的发展趋势,不仅仅表现为生产过程中以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为代表的制造装备数字化,更重要的是作为“新生产要素”的数据资产将爆发巨大价值。应该说,如果将系统和算法作为智能制造引擎,大数据就是“燃料”。对于单个企业,&ldqu…
作者文章归档:李杰

复杂时代的激活数据学
在《规模》一书中,理论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认为,“规模法则”是解开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一把钥匙。从生命体到城市、从经济体到公司的生长与衰败都离不开其自身规模的制约,并与其规模呈一定比例关系,遵守统一的公式。这一算法框架将理性的物理世界的法则,与人类自身的生长规律结合在一起,与我们自身感受到的世界变化更趋于一致。
通俗来说,小趋势能否成为大潮流,在于这个“趋势”的规模是否会不断增长、裂变,而在这个变化中,以往的“趋势”会在增长裂变中不断被加入新的内涵,甚至逐渐偏离以往的航道。所以,凯文凯利觉得&ld…
刷新理念,坚持原则
互联网时代,似乎一切真理都遭到了怀疑,一切《原则》都受到了挑战,在一代代的年轻人眼中,原则几乎都成为了创新的阻碍。但在投资专家瑞·达利欧看来,挑战现有的原则不意味着放弃所有的原则——别人的原则不一定适合你,但每个人必须成为独立的思考者,找到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原则,而寻找原则的方式是通过失败试错。
作为投资专家,以“算法”模式建立原则是达利欧养成的一个习惯,每当在市场上开始一笔交易时,都会把自己用来做决策的标准写下来;每当结束一笔交易,他都会回顾这些标准的效果,并不断在过程中修正。这种标准被达利欧转化为公式算法,&ldq…
区块链与企业家精神
关于区块链在金融上的应用曾引起广泛争议,很多人都认为原因在于各国央行都超发货币,引发创新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对自己劳动价值贬值的焦虑,由此在精英群体中出现价值评估稳定增长的数字货币。抛开金融和劳动价值的角度,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应用与未来》一书中,节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杜均以自身丰富的区块链创业投资经验,从区块链与金融、农业、能源、智能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务、公益等行业结合的50个案例出发,全面呈现了区块链应用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态势。
举例来说,阿里云的架构在面对类似于双11的海量用户集中访问时,如果将所有数据涌入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必然会出现堵车,所以…
创新生态中的商业智能
工业革命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的行为越来越类似于人类的理性,而人的价值则在于自己的见识和智慧。在《见识》一书中,吴军博士认为,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取决于每个人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对人生的认识和生活的智慧。商业总是教人多花钱,但如何花钱、如何理财,如何获得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事业有成而且获得幸福,则需要一种获得命运垂青的思维方式、一种习惯、一种行为模式,好的习惯会塑造好的性格,进而获得好的命运。而在《中关村模式:科技+资本双引擎驱动》一书中,作者通过近5年67家独角兽企业的整体数据,讲述了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相互教育&rdq…
助推幸福的经济
经济学往往是将人假设成为“理性而自私的经济人”,这已经是经济制度设计中重要的前提,然而,大多数人在决策的时候,往往并非是出于算计,而是自己的直觉判断。所以,金融危机往往是利用了人的自私和理性,通过各种类似于骗局的产品设计,将人的欲望和贪婪进一步放大,同时,也就埋下了危机和崩溃的种子。在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理查德泰勒看来,仅仅依靠警告和阻挡并不能完全阻止人们去冒险和犯错,在《助推》一书中,他提出了制度设计应该有效引导人们自觉自愿的寻求健康、财富和幸福,只有更好的科学的财富观顺利得以实现,人们才能避免各种危险和诱惑。
《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在某种程…
智能时代的创新
对于技术直男口中的“AI”,文科女生往往会从好奇、惊讶、困惑,而逐渐厌倦。所以,杨澜从一个电视从业者的角度出发,以初中生能看懂为原则,先后采访了李飞飞、吴恩达、扬·乐昆、石黑浩等人工智能的大咖,形成了这本图文并茂的《人工智能真的来了》,在她浪漫而理性的认知中,A+I=爱,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必须凸显出“她力量”,毕竟,未来人工智能是要为全人类服务,所以在设计、管理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时候,“情商”、包容心、沟通能力等这些“软实力”不能是人工智能遗忘的角落。
事实上,语音识别、图…
老经济中的新产业
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7年中,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从以往单向度的出口拉动,转变为出口、消费和投资三架马车轮流拉动的局面。在《重构:经济新格局与新思维》一书中,北大经济学家海闻认为,中国目前的增长放缓,仍然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之中,传统的工业品制造、房地产、汽车都面临瓶颈,去产能已经是一种必然,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类似于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文化行业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而零售及消费品中的品牌建设,也还有很大的空间。
同样,在《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7-20…
人工智能的本质
“互联网只是一道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在新作《智能革命》中,百度李彦宏将其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实践,以及未来如何定义“机器”和“智人”,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人类智力的延伸,机器通过识别、数据筛选、学习人类的智能,可以取代人类所做的机械性、重复性工作,也就是“弱人工智能”,比如,可以对人的语音指令、身份识别作出比人还要精准的判断,并迅速完成决策,或许未来的管理中,最好的首席执行官可能是一个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李开复对人工智能提出了一个“五秒钟准则&rdqu…
新动能与新趋势
临近中等收入陷阱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何为中国经济寻找到持续的增长点和红利,成为了学界和企业家、科技创新共同探讨的话题。在《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中,马化腾和腾讯研究院全面解读了数字时代与“互联网+”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展望和心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得以实现之后,供给和需求的界限将日益模糊,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开发影视作品和图书作品等,甚至借助3D打印技术实现完全个性化的设计、生产。公共服务的提供也是如此,政府通过听取民众意见,及时了解经济社会数据,进行科学决策。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数字素养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