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世锦

刘世锦,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办公厅主任、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6年10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后为经济管理学院)工作,任讲师、教研室主任,并在职读硕士学位。1989年11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12月—199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目前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等。兼任若干城市、企业的顾问和若干大学的兼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一些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曾多次获得全国

不要指望经济会触底反弹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想借此机会谈两个问题,一个是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态势。第二,简单说一下金融改革,有可能需要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

  谈经济:中国经济已经十分接近底部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过去六年处在回调的态势,都在讨论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样,但是判断结论不一样,背后分析问题的逻辑方法是不一样的,大概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一种就是认为中国经济的变化是周期性的波动,凯恩斯模型,经济是波动的,但是由过去10%以上降到现在7%以下,另外已经回调六年了,这个用一般的理论也讲不通。

  第二个说法,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Read more

经济新动力来自“老经济”+新体制


  “经济新常态下,增长新动力不来自新经济,而是‘老经济’加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

  11月23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申万宏源2017年度策略会上如是说。

  刘世锦认为,要素市场扭曲造成了部分行业效率低下,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释放生产力。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主要是“老经济”加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新商业模式。

  “中国的页岩储量在世界排名靠前,但为什么页岩革命发生在美国而非中国?”刘世锦表示,由于美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对中小企业开放…

Read more

经济下行不完全是坏事,而是发展平台的切换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是“中国制造2025”第二届高峰论坛。从去年高峰论坛走到了今年,中国经济呈现出一个新特点,那就是房地产火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高涨,甚至出现了一些泡沫。在这种情况下,谁去搞实体经济呢?谁去搞创新呢?但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尽管我们国家服务业现在已经成了最大的产业,超过了制造业。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竞争力的基础仍然是制造业。

特朗普被选为美国下一任总统,他曾经说,让制造业重振美国,让转移到中国的制造业要回到美国去,他这个想法是否能实现很难说,但他有这个想法。而这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挑战。所以…

Read more

今明两年经济再不触底会有大问题


  全球从2008年以后,大多数国家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但是不同的国家调整的理由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今天讲经济转型与新增长动能,讲的就是中国的情况。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过去6年的时间回调得太深。对于这个情况怎么看,我理解大体上有三种看法,一种是周期性波动,主要用的是凯恩斯的短期分析的框架,但是这种周期的变化已经回落了6年多了,由10%以上到了百分之零点几,好像不是一般的周期性变化。第二个是趋同理论,说中国和欧美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潜力,还可以保持很高的发展速度。第三个是结构性的转变,中国由10%的高速增长将会转入中速增长。从这样的观点来看,过去6年就是一个转型再…

Read more

未来一两年是经济触底的关键期


  关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全球治理结构,我简单的谈三点想法。第一,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和稳定发展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过去我们经常讨论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但是,最近一些年,我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中国经济本身就是全球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目前的GDP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超过15%,中国过去两三年的时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6%,中国改革怎么样、发展怎么样,对全球经济的大格局影响已经和过去大大的不同。说到这,我想简单的说一个观点,怎么看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三季度数据公布以后,我们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经济经过6年的回调以后,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底部,所以,对…

Read more

中国经济有可能在今后一两年成功触底


  加快创新发展,正确认识形势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当前,我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底”在何处?从高速增长回落后前景如何?这是我们在“十三五”时期直接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直观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背后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的系统性转换;从长期增长过程看是增长阶段的转换,可称之为“转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长的平衡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平衡。这一平衡的实现,将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从需求侧看,高投…

Read more

中国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在一两年内成功触底


  加快创新发展,正确认识形势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当前,我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底”在何处?从高速增长回落后前景如何?这是我们在“十三五”时期直接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直观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背后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的系统性转换;从长期增长过程看是增长阶段的转换,可称之为“转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长的平衡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平衡。这一平衡的实现,将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从需求侧…

Read more

去产能只是表象,背后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上半年去产能为何出现了反复?

  今年上半年,“三去一补一降”的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去库存进展比较明显,制造业去库存一直在持续,目前库存水平比较低。由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办法,房地产去库存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不过,去产能则遇到了一些挑战。刚开始,中央一些去产能的政策部署影响比较大,有些领域去产能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是,一季度出现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况,带动了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反弹。而房地产是拉动面很宽的行业,相关联的钢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也跟着迅速反弹。

  这个反弹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在去年年底就触…

Read more

中国已不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二战以后,先后有许多经济体进入工业化历史进程,但只有少数经济体跨过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社会。从中可以观察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速度回落。

  一种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在人均国民总收入不超过六七千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指标)时增长速度回落,陷入增长缓慢、停滞乃至倒退的困境,也就是落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些经济体大多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抑制市场力量的发展,借用大量外债,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有的迫于民粹主义的压力,实行难以承受的高福利政策,最终导致高增长难以为继。典型代表是部分拉美国家。

  另一种是经历了一个更长时期(通常是二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

Read more

如何行稳致远,中国经济趋势分析


  谈谈经济形势。现在看很复杂。一季度有所回升,但能持续多长时间?这涉及到一个判断问题。我想首先讲一下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2008年遇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实施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2010年一季度达到一个高点以后,到目前为止差不多6年时间都是下行态势,目前还在下行。这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重要,我想说说。

  为什么?估计咱们会听到过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不同的分歧和不同的看法,这几年的经济下行到底是什么性质呢?根据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表谈话的时候,特别强调指出中国是结构性变化,而非周期性的。这个判断,如果你认为是周期性变化,那现在产能过剩、通货紧缩,不应该搞刺激性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