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连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曾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银行评级评优办公室主任、《新金融》期刊主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流程银行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人民币汇率有可能破“7”吗?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告别单边走势,对美元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明显。2018年4月以来,受美元指数反弹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快贬值。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由4月2日的6.27贬值至10月18日的6.93,贬值幅度达10.4%。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阶段性地在较大区间内双向波动,但中间价整体维持在6.0~7.0的区间内运行,那么近期内人民币有可能破“七”吗?

  一、人民币汇率总体上运行在合理均衡水平区间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评估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基本面大体相符”。与此同时,人民币对一篮子…

Read more

应对下行压力宏观政策仍需逆向调节


   事件: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
 
点评要点 :
  点评要点 :
 
  1、两大主因导致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
 
 
  一是外部不确定性加大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尽管从出口数据看,三季度外需较为平稳。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6.5%,加快1.8个百分点,顺差1433…

Read more

降准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


  降准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从最近的GDP、工业增加值等实体经济指标来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而前期金融去杠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不小的压力,加之高成本融资方式受阻后,表内信贷定价难以覆盖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银行业普遍风险偏好趋于谨慎甚至保守,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下降较为明显。当前银行业存款增速持续低于贷款增速,两者差距己近五个百分点,对银行信贷能力会带来制约。而结构性流动性工具给予银行更多的是流动性缺口调剂作用,当缺乏更长期稳定的流动性来源,银行的信贷投放以及风险偏好难有明显改观。而降准则是改善银行体系负债状况、为银行提供长期无成本资金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当下…

Read more

宏观政策适时适度逆向调节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陡然上升,经济运行的正常轨迹遭遇外部力量干扰,今年底和明年初经济增长仍有进一步下行压力。宏观政策已经开始逆向应对,未来需适时适度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调节举措。

  一、经济运行稳中趋缓、韧性仍强

  年初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但下一个阶段,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仍有走弱的可能性,今年底和明年初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1、外需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影响我国出口增长

  8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9.8%,近5个月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

Read more

居民贷款占比偏高应引起关注


  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834亿元,环比则较7月份的1.45万亿元减少。值得关注的是,在8月份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7012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到54.78%,为2018年之最。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指出,居民贷款占比偏高应引起关注。

  居民部门贷款增速较高的缘由

  数据显示,8月份在人民币贷款方面,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0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98亿元,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4…

Read more

人民币汇率应坚持有管理的浮动


   一、人民币汇率运行在合理均衡水平区间

  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明显,人民币汇率告别单边走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由 2017 年 1 月的 6.95 左右升至 2018 年 3 月末的 6.28,升值 10.66%。2018 年 4 月以来,受美元指数反弹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快贬值。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 4 月 2 日的 6.27 贬值至 8 月 16 日的 6.89,贬值幅度达 8.96%。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阶段性的在较大区间内双向波动,但中间价整体维持在[6.0-7.0]的区间内运行,这与我国宏观经济和跨境资本流动基本面相适应。…

Read more

货币政策应保持灵活审慎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风云突变。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有效防控日益增长的金融风险,我国去杠杆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严规范和强监管大力实施,在有效治理金融领域的乱象同时,金融收紧效应明显呈现。在非信贷社会融资规模收缩的背景下,上半年三大需求不同程度放缓,下半年经济增长仍有一定程度下行压力。当前和未来阶段,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多重挑战,需要灵活审慎加以应对。

  货币政策面临多方压力

  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在国际层面,这种挑战的性质是矛盾的。近年来,美联储按部就班加息和部分发达国家跟进,对全球资本流动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带来压力。部分拉美、…

Read more

数据点评:投放节奏保持稳定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2018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9.15万亿,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贷款9.03万亿,同比多增1.06万亿元。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受宏观经济稳中趋缓、经济结构深度调整、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和监管加强等因素影响,表内承接表外融资需求压力增加,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居民融资结构优化效果明显。总体而言,信贷投放节奏基本保持平稳,投向结构正在逐步改善和优化。

  一是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增速趋缓、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等因素影响,影子银行等非信贷融资渠道收紧,…

Read more

法律缺失和监管不足下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丛生


   随着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持续增多,风险与日俱增。健全和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已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重要任务。

  一、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从母公司属性来看,国内金融控股公司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金融系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发展比较早且相对较为成熟的一类金融控股公司,包括银行系(如五大国有银行)和非银金融系(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第二类是央企控股的金控公司,约有一半以上规模和实力较强的央企,通过参股入股的方式,涉足了证券、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类是地方控股的金融控股公司。迄今为止,各省和自治区几乎都建立了金控平台。第四类是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

Read more

融资过快收缩可能产生风险


 

  关注社会融资收缩问题

  2018年以来,去杠杆、限错配、去通道等强监管措施继续推进。随着银信业务规范、委托贷款管理、资产管理新规、流动性新规等相继颁布,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明显收缩,理财增速大幅放慢,整体社会融资增速显著回落,货币供应增长持续放缓。对此既要理性和客观看待,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风险。

  去杠杆有必要适度放缓货币和融资增速。

  2018年以来,在经济增长和物价平稳运行的同时,新增社会融资大幅减少。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10.3%,较去年末显著下降1.7个百分点。今年1-5月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7.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