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无论是票房、观影人次,还是其他各种数据,都在不断创新高,可以说这一年中国电影是在兴奋乃至亢奋中度过的。据统计,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12。6亿,比2014年增长51。08%。2015年影院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每天增长22块,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全国影院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县级城市影院全覆盖已基…
作者文章归档:迟福林

尽快形成“十三五”服务业开放行动计划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八个方面工作,其中包括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并有针对性地指出,要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
一、服务业市场开放是市场化改革“重头戏”
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形成服务业领域的有效供给: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需要着力发展以研发、设计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服务型消费需求,重在释放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0。5%,如果“…
以改革的办法建设新型社会智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份关于智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勾画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意见》指出“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为新阶段社会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实践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智库建设,使社会智库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释放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正能量,重在创新社会智库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社会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
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支撑党和政府科学民…
转型与改革重在改变增长主义倾向
当前,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在新阶段的增长、转型、改革交织融合,增长动力、增长前景直接依赖于转型改革的突破。具体来看,长期形成的投资主导、政府主导、竞争性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今天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这种增长方式不仅难以持续,而且已经成为增大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的体制因素。就是说,能不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性转型,尽快步入公平可持续增长的轨道,是对下一步改革的重大考验。正是由此,大家高度关注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信息。
转型改革首要任务是推动消费主导的投资转型
投资主导…
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随着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来5-10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面临重大机遇、拥有巨大潜力,并将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解决城镇化质量不高、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的主张是,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规模城镇化发展已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问题在于,以往的城镇化由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直接相关,其规模城镇化的特点比较突出。例如: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做大经济总量和…
释放改革的红利
“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就在于未来10年我国有着以城镇化为依托的巨大内需潜力,有着转型与改革的巨大空间,以及由此形成的重大战略机遇。抓住机遇,释放改革的红利,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形成未来5~10年我国转型发展的最大优势和主要动力,由此走出一条公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路。
推进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未来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较低口…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夯实体制基础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战略,是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建设的重大任务。新世纪以来的10多年,我国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进入发展新阶段,…
务实推进深水区改革
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关键在于“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形成未来5?10年我国转型发展的最大优势和主要动力,进而支撑未来10年7~8%的中速增长,走出一条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当代中国,消费结构已经从生存型需求转向发展型需求,从物质性消费为主转向服务性消费为主,未来5?10年消费升级潜力与提升空间巨大。此外,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收入分配改革的破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在2008年23%左右的基础上,每…
着力推进消费主导经济转型与改革
我国经济增长正处在由高速向中速转换的历史拐点。7%~8%的中速增长趋势已经形成。保持10年的中速增长成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首要目标。只要消费需求能够有效释放出来,就有可能支撑未来10年7%~8%的中速增长。
尽管近两年内外部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但有三个特点还是日益清晰地显露出来:一是外部需求已发生质的变化,试图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已不复存在;二是内部供求关系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在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迅速上升;三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暗流涌动,其冲击力如何尚难估计。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非同小可,需集思广益、谋定而行。在…
改变“增长主义”政府倾向
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增长不等于发展,不能代替发展。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发展则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通过变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过程。所谓“增长主义”政府,就是把增长等同于发展、代替发展,把增长作为政府最重要的价值追求、职能定位和行为准则。从实践看,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推进政府转型,关键都在于能否改变“增长主义”政府倾向。
一、如何客观判断“增长主义”政府倾向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的看法是:这些年地方各级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与此同时逐步形成的&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