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冬会

    不自由,毋宁死!

换个角度谈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说:“正如运动的量的存在是时间一样,劳动的量的存在是劳动时间。假定劳动的质已定,劳动本身的持续时间的长短就是劳动所能具有的唯一差别。” (全13卷,18页)

显然,利用一种新机器或新的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的质,不同于相对原始的条件或方法下的劳动的质,从而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后者的实际劳动消耗是较少的。因此,在新的生产条件下,首先就生产的使用价值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归诸于雇佣劳动者。

那么应当有多少归于劳动者呢?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假设劳动者在使用新的生产条件前后的劳动的质不变,那么至少劳动者应当得到他在之前生产条件下的相同时间所能够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余下的完…

Read more

庞巴维克——辩证唯物论的价值理论


  目录:

  一.方法论问题

  二.价值基础和价值尺度

  三.资本生产力

  四.边际效用与价格

  五.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是我们所要考察的诸多经济学家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他为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追捧,但更为那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诟病。他以其敏锐而缜密的思维接受、修正和整合了魁奈、斯密、萨伊和门格尔等人的价值理论,从而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至今那些后来者对之尚难以企及1——他几乎使价值理论至臻于完善的境界。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透过那耀眼的光芒而在其中…

Read more

劳动价值论比效用价值论更有客观性吗?


 

 

 

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1]47

       需要的产生果然与问题无关吗?我们不要忘记,效用价值论或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如何被劳动价值论者斥为主观唯心主义的。那么这种需要难道不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或主观感受才能够获得反映吗?而这种形式的反映,按照劳动价值论者的一贯逻辑,难道不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吗?

而什么是商品的属性呢?马克思说:

&…

Read more

伊甸园的道德、习惯与法律


我们知道,法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出现产品剩余乃至私有财产(动产)的产物。而“只要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使竞争成为多余的东西,因而还这样或那样地不断产生竞争,那末,尽管被统治阶级有消灭竞争、消灭国家和法律的‘意志’,然而,他们所想的毕竟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此外,当关系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实现这个意志以前,这个‘意志’的产生也只是存在于思想家的想像之中。”[1] 378

这意味着在共产主义阶段,法将会消亡——显然这是与国家同时消亡的。

然而,法是什么呢?恩格斯说:“市民社会的一切要…

Read more

积极的经济政策并非市场自由的敌人


 

 

 

 

 

一场经济危机,竟然使一些人重新举起了米瑟斯等人的极端自由主义的旗帜。在他们看来,唯有愈益广泛的市场自由才是治病的万应良药。本人同样信仰市场自由,但却并不认为危机的控制仅仅依靠市场自由就可以解决——情况恰恰相反,危机的孕育与暴发应当说就是市场过度自由的恶果。

如今的各国政府就如一个极为蹩脚的消防机构,往往只考虑事后灭火,而或不知如何防患于未然,或预防手段无力。人们可能是受到狭隘的或极端的自由主义的影响,而不敢或不肯过多地考虑干预主义的政策,似乎政府的经济政策只有事后诸葛亮才是尊重市场自…

Read more

《张维迎 :理解危机可能比简单出对策更重要》评注




 

/张维迎
 
  理解危机可能比简单出对策更重要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是一句老话,但今天说起来更让我们刻骨铭心。一年半前,中国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景气的信心指数达到8年以来的最高点;即使到2008年初,企业家信心指数仍然处于8年以来的最高点之列。但到年底,这一信心指数掉到了8年来的最低点,而且远低于过8年的任何时候。中国经济学家的信心指数也类似。不过,调查数据表明,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信心的滑坡比中国企业家早了一个季度。今天,无论中国企业家还是中国经济学家,都很难再有一年前的乐观情绪!
 
  企业家信心的变化…

Read more

按人发钱能否破解过剩与穷人的困境?


 

之前本人发过一篇文章:《穷人——他们能够做什么》(原文附后)。文章指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穷极之人而言,如果得不到应有的社会救济,他们必将沦为妓女、强盗和暴民。

这意味着,人们困境的解脱如果不是在于提供一种可行的产品,就是在于调整社会分配或社会救济。对于前者我们自不必饶舌,对于后者我们则必须考虑一种社会的正义性。如果之前的分配是非正义的,那么我们就改变这种分配制度好了;而如果之前的分配是正义的,那么我们就绝不能肆无忌惮地对一些人的所得进行剥夺。如果说富人们在明了他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至少也是出于他们自己安全和长远利益考虑而愿意对穷人伸出援手时…

Read more

动乱时代的价值观点


十九世纪中叶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很难说不是因为那些古典学派的批评家之间的论战和人们日益激烈的对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批评——包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作家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利润的正当性和价值理论进行反思。西尼尔、巴师夏和约翰·穆勒,就是这一时期众多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或试图寻找资本报酬的正当性,1或试图调和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或倾向于社会主义的某些视角。在这期间,西尼尔提出了“节制(欲)论”,认为利润是资本所有者节制即牺牲享乐的报酬;巴师夏则告诉人们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在利益上是共同的、一致的,他们之间“最为巧…

Read more

本次金融危机到底是打了谁一记耳光?


马克思主义一直认为货币资本家完全是一个寄生的阶级,他们没有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而只是从社会上拿走别人所创造的价值。这种观点,早已经被无情的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了,而这次金融危机则再一次明确表明:只有那些其投资能够与社会需要相吻合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货币资本家才会得到相应的报偿,否则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显而易见,形形色色的投资者皆是各种资本产品的提供者。可惜,这次他们的投资方向发生了错误,由这种投资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它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与之相对应,于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最终无力支付价格——它相对于实际的购买力是过剩了。毫无疑问,国际市场因此而受到了打击,一些国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