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高仔

从事过多年“粉笔生涯”,因为曾于“口耕”之余给报刊弄过点文字,让机关要了去搞文字工作至今。闲下来,也想找“麻将”、“扑克”等换换脑,却不愿受“孔方兄”刺激,于是,除了玩玩小提琴之类外,也就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消遣去处。剩下,就只有又回到文字世界找乐趣,加之生性好究事理,这就注定想跟评论、杂谈之类作更深一点的结缘。诸位多多指点才是哟。

受灾也别让人瞧不起


  “闲着总不是办法,也不可能一辈子吃国家救济,我们什么苦都吃得,就是不想被人瞧不起。”这是遭受地震重灾的四川人说的,而且是四川洛水镇渔江村一个农家女子说的。

  这个川妹子叫刘玲,话是她在什邡市灾后首场大型招聘会对记者说的。青春稚气的脸庞,俭朴却洁净得体的装束,很难相信她们刚刚从自家蒸笼般的“窝棚”里走出。(以上所述参见6月4日的《人民日报|抗震救灾特刊》)这刘玲是个什么样子?我没见过,但从记者的这些描述可以看出,这是个震不垮压不服难不倒的坚强女子,她的身上有着一种不屈不挠的“中国个性”。有着这样的个性,这样坚韧…

Read more

宣传莫学“牧羊孩”


  6月2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面对面与建言代表、网友交流,回应5月5日以来省内外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建言,他以他那真诚而魅力四射的讲话,征服了所有到场和在线的建言代表与网友。作为江西人,笔者有幸亲聆省委书记的教诲,感到十分的荣幸,受益非浅。尤其是,他针对一位网友“不知道江西有什么特产”而提出“在加大江西对外宣传方面,扩大知名度方面有什么打算”的直言回答,尤让从事宣传工作的我感佩至深。

  他说:“江西在发展和宣传方面,都是实事求是的。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讲实话,说实话,讲实情,不夸大。现在,我们有些干部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领导水平…

Read more

“干部一定不能先要”赞


  据5月27日人民网报道,在抗震救灾物质发送过程中,都江堰市胥家镇有一项对领导干部的特殊要求,叫做“干部一定不能先要”。为了一顶帐篷,该镇实新村村民小组9组组长文国栋还顶撞了母亲。当时小组里只分了两顶帐篷,78岁的老母亲想要一顶,文国栋没答应,原因是:这不符合镇里要求。

  胥家镇地处都江堰市城乡接合部,包括16个村和1个社区,人口近4万人。这次地震,胥家镇死亡92人,85%以上房屋成危房。很显然,地震无情也不认人,震灾不会因为你是领导干部便不予光顾。遭受这么大的灾难,各家各人的苦楚和悲痛不言而喻,这里当然也包括领导干部在内。大灾发生,包括胥家镇在内的所有灾民…

Read more

总理的“多难兴邦”写出了中国人的自信


  5月23日,是北川中学高三(一)班最为幸福的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三次看望了北川中学师生,进入被称为该校最幸运的班高三(一)班(在5.12大地震中唯一一个没有一个学生遇难的班)教室,给全班70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感恩课。课堂上,总理亲手用粉笔写下的“多难兴邦”四个字,成为该校师生们学习的不竭动力。

  我想,总理的这端庄秀丽而遒劲有力的“多难兴邦”四个字,是写在黑板上,更是镌刻在北川中学师生的心中,镌刻在所有华夏儿女的“中国心”中。

  2008年,算得是中国的多难年了。先是发…

Read more

这回,中国真的让世界流泪了


  汶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这回因为残酷凶狠的强地震引起了全中国全世界的关注。

  连日来,每次打开电视、电脑,都有大量有关外国对我国灾民慰问援助和对死难者沉痛吊唁的新闻消息迎面涌来,而且这种消息是越来越多,外国对灾区的援助力度是越来越大。在5月20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秘书长和与会的全体成员集体肃立默哀,沉痛哀悼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在悼念中,还表示美国将时刻准备着以中国所希望的方式给中国灾区提供援助;英国首相布朗专程来到位于伦敦波特兰大街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吊唁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他动情地说,所有英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承受的灾难感同身受,为灾区大规模…

Read more

安全永远是第一选择


  据5月20日人民网报道,惨遭地震破坏的四川北川县正在考虑新建县城的规划,县委书记宋明表示,县城在原地重建是不太可能的,肯定要重新选址。他介绍说,原北川县城不仅房屋等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而且周边的环境已经不适宜于建设一个县城了,四周都是一些地质灾害点,通过这次地震以后,更加剧了这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新的选址定在哪里,目前还未定盘,不过他表示:安全性是放在选址第一的位置上。

  我看他的这一选址前提,是令谁也不能不肯首的。北川的这一选择,我不知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是让这一强地震给“震”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也算是地震给我们的一大“贡献”…

Read more

抗震救灾,胡主席声震环宇


  一幢幢居民楼、企业车间、宿舍在地震中严重损毁,有的完全倒塌,有的扭曲变形,而且越往山里走,倒塌的房屋越多,残垣断壁到处可见。这是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什邡市蓥华镇所看到的惨景。他眉头紧锁,神情凝重。当看到空降兵某部官兵和河南公安消防队员正在使用各种救援设备紧张搜救幸存者,他快步登上废墟高处察看救援现场,焦急地询问人员伤亡和伤员救治情况,大声对现场救援的部队官兵和消防队员说,被困的群众正急切等待我们去营救,时间十分紧迫。同志们一定要争分夺秒工作,千方百计抢救幸存者。然后,他振臂一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一时间,救援人…

Read more

这是敬礼,更是鲜花绽放


  这些天,每每打开电脑电视,都会被那反映抢险救灾的一组组摄像、一幅幅场景、一张张摄影所激动感染,所感叹震惊。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要说,生活中的真善美很多是艺术作品无可企及的。5月17日《人民日报》登载的一张抢拍的瞬间,就是这么令人刻骨铭心。

  这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报上说是3岁,不知是否有误),四川北川县人,叫童郎真,被解放军从废墟里救出,抬在一块窄窄的木板上,正快速赶赴救治。孩子脸蛋儿、手掌上、衣裤上都沾着泥土,鼻羽间似有磨伤,脸上好像还带了点疼痛的表情。但孩子却艰难地抬起头,坚强地举起手,向穿着迷彩绿的解放军叔叔行少先队员礼。

  我见过不少绘画照片。数码时代,那…

Read more

抗震救灾,我们的力量为什么“世所罕见”


  据人民网巴黎5月15日电,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于当日下午在使馆举行情况通报会,号召旅法侨团以各种形式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他在通报救灾情况时说道:“这一次动员的救灾力量在世界救灾史上是空前的。”

  这其实是了解当前中国抗震救灾的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感觉。地震灾害发生后半小时,胡锦涛主席就做出指示,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就紧急行动起来。温家宝总理不到3小时就已经坐上飞往灾区的飞机。10万救灾大军如神兵天降,抵达灾区,6万多条生命在几天内被救灾大军从死神手上抢了回来。中国政府的快速反应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赞扬。

  这次地震受灾面积之大,受灾人口之众,抢险救灾之难,…

Read more

灾难,我们要永远记着


  晴天巨霹。7.8级地震凶狠地砸在我中华腹地四川,波及面达十多个省市,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城市建设,整代甚至几代人的心血血汗努力,顷刻化为废墟。桥梁坍塌了,房子坍塌了,光洁的水泥路坍塌了。更为让人撕心裂肺的是,万余宝贵的生命也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些生命在前一小时甚至前几分钟、一分钟,还活蹦乱跳的,与大家欢欢笑笑的,与爱人亲人朋友牵牵挂挂的,然而,就在那么一刻,凝固了,停止了,永远地凝固了,停止了!那娇丽的脸蛋,那憨憨的笑意,那流星般的明眸顾盼,那铁塔般的男人刚挺,那猿猴般的敏捷矫健,特别是那纯洁美丽动人的童声,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去了,再也看不到了,永远地看不到了!留下的是永远的遗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