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雪松

本人是一家信息机构的总经理,并担任一家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在企业信息化、广告信息传播、职业培训、职业规划咨询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经验积累。本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以助人为乐,希望发现新的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并能够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呼唤当代的“林则徐”


呼唤当代的“林则徐”

昨天是世界无烟日,中国卫生部门呼吁世界最大规模的控烟宣传———在全国每年约1千亿盒卷烟的包装上,印上折寿、自残、致癌、畸形胎儿等健康警示图形。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昨天公布《2009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阐述在烟盒上印制烟草健康警示图形,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控制烟草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中国政府参加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必须履行的义务。中国内地目前的烟盒上,见不到健康警示图形,各家烟草企业将烟包印制成一幅精美的广告,低焦油淡味”…

Read more

强烈呼吁:中国禁烟必须要施以重拳


    今天是世界无烟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烟民人数达3.5亿,占了全世界烟民总数的1/3,被动吸烟人数更是高达5.4亿,中国超过15岁的男性中60%都抽烟。全世界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有近500万人,超过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其中有120万是中国人。更为可怕的是,我国吸烟人群正在快速向年轻化发展。根据1984年、1996年和2002年三次全国性的吸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平均吸烟的年龄从1984年的22岁提前到2002年的18岁,女性从25岁提前到20岁。少数烟民开始抽烟的年龄甚至…

Read more

认清自己的职业价值不动摇——关于职业选择的邮件往来


    以下是我收到的一封有关职业规划的求助邮件摘要,以及我给他的邮件回复:

老师:您好!

我是2006年于航空工业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同年8月进入沈飞集团工作,任工艺员。2008年由于感觉民用飞机的技术和管理状况较好,我就想调到沈飞民机去。但是,由于民机部门已经从沈飞独立出去,内部调动不可能。恰好沈飞民机去年8月份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我就一时冲动,辞职后去民机应聘。可是对方说我从沈飞出来时间太短,不方便接收,让我过半年后再来看看。但是随后的金融危机使企业照顾应届大学毕业生,并且我要应聘的岗位也招满了,所以我就回不去航空工业了。

 …

Read more

成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吁请高考下神坛


成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吁请高考下神坛

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02~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由527万人增长到了1050万人。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预计,今年全国高考人数仍将超过1000万人。与此同时,根据最新的数据,除了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对此,有关方面分析认为,各地高考人数普降有许多深层的原因,一是现在报名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大多数是“90,他们出生在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

Read more

还传统节日以本来的文化内涵


                      还传统节日以本来的文化内涵

不知从何时开始,国人过节似乎就是为“吃”找个理由,比如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元宵节就是吃元宵等等。而这些饮食都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结构成分,如果从健康的角度上说,似乎都属于饮食上的陈规陋习。我想,这种习惯的养成恐怕与我们以往曾经物资匮乏、吃糠咽菜、没有条件讲究健康饮食…

Read more

留学不止在大学——和女儿谈就业之八


留学不止在大学——和女儿谈就业之八

作为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回到国内的企业中就业,其职业价值的实现一定同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背景有关联。从一定意义上说,你的职业竞争力也一定集中在这个方面。这种职业价值,不仅体现在表面上的语言沟通无障碍上,更能够体现在你对这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的深入了解上。而后者有赖于这些在日本留学的年轻人,在书本学习之外,能够利用身临其境的特殊时空条件,在完成留学既定学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打工、社会采风等机会用心体察日本这个相邻国度的各种特点。如果能够更多地对日本的社会与文化进行一些深入的接触和揣摩,则会更有价值。

Read more

“功夫在课外”——和女儿谈就业之七


“功夫在课外”——和女儿谈就业之七

有关到国外大学学习的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比较肤浅的说法是,国外的大学入学门槛低,文凭好拿,而且国外的大学要比国内的大学名气大、质量高。言外之意,如果本人的学习成绩一般,家里的条件较好,就不如走出国留学这条路,几年之后,凭借一张洋文凭回来蒙人。随着大批的人员出国留学,这种唬人的伎俩基本已经不灵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你的洋文凭再体面,在职场上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人肯买这个账。显然,这意味着出国留学这条路的不确定风险越来越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例证表明,那些出去动辄花费上百万的银子、耗去好几年的光景混张文凭回来…

Read more

牢记“中国”的职业符号——和女儿谈就业之六


牢记“中国”的职业符号——和女儿谈就业之六

对于每个即将进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陌生的职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加之目前就业难度的增加,职场更是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和许多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目前的就业难并非是难在获得一份具体的职业,而是难在求职者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怎样的职业。由于职业的定位不清,其在职业的选择上难度固然增加了许多。那种随波逐流、靠想当然争取到的职业,由于并非真正适合自己,因此这样的就业,其实是更可悲的。由于你并不合适,因此你就很难做得好,在职业中获得快乐与满足的感觉,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一直主张在大学生就…

Read more

弘扬留学的职业价值——和女儿谈就业之五


弘扬留学的职业价值——和女儿谈就业之五

在国外留学的职业价值,一般的观点是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语环境,从而真正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同时国外的大学教育、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的大学,其专业水平和相对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国内大学普遍要高些,因而其大学文凭的含金量似乎更有保证。对这两方面的基本判断我也是赞同的,但我却并不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方面。我的观点是,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可以和我们这些50后当年的知青、当兵等难忘经历相媲美,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它可以帮助这些年轻人真正摆脱中国人传统的思维定式,能够在如今日益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前实现与时俱进。同时,通过获得在国外生活、学习、工作的…

Read more

赴日留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是什么——与女儿谈就业之四


赴日留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是什么——与女儿谈就业之四

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职业生涯不过三十年的光景,按照如今不断延长的人均寿命计算,一个人的职业生命周期,也还不足人生的一半岁月。但其核心的价值却是必须要予以足够重视的,因为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价值的黄金岁月啊。如果将普通人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来分析,那么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的求学时期,也就是大约23岁—26岁之前属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储备阶段,可视为职前准备期;此后则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阶段,直到55岁—60岁为职业人生阶段,也称作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周期,这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最为重要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