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静

梁静,笔名骁驰,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某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曾在中国女性主义“两性视野网”、《中国文物报》《文艺报》《社会学家茶座》《中国皮影木偶》《黄河》《山西作家通讯》《杂文报》《山西日报》《山西政协报》《南方日报》《江淮日报》《黄河文学》《郑州日报》《太原日报》《吕梁文学》《吕梁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余万字。

人文精神环罩下的职业化:新闻摄影的市场诉求


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的新闻摄影仍然处于一种焦虑与无所适从状态,当它在一种固有的模式中沉寂了很多年,突然要适应与读者与技术与观念重新沟通的现实时,它的表现是木讷的,甚至梗着脖子不知道回头看看的。这一方面与我们现有的体制有关,一方面与摄影从业人员对读者需要有相当的隔膜。纸质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短期内迅速被打破的事实终于给摄影带来了可以欢呼般的春天,而欢呼之余,却发现新闻摄影的步调还不能与读图时代对高质量图片的需求量保持一致,于是乎,图文并貌论、市场化论、职业化论等等在摄影包括新闻摄影界烽烟四起、接踵而至,谈论如潮水,实践一样在迷茫中探索。

 

2

广州日…

Read more

问题少女的爱情悲剧


  ——解读小木短篇小说《白羽毛红羽毛》

  当“小茹像一片白羽毛被风托着飞出窗口,落地的瞬间变成红羽毛”的时候,突兀之后的震惊使我长久地凝固在无以言说的痴呆状态,她为何要死,难道死真得那样无所畏惧?小木文风突变之后所要讲述的这则故事究竟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午后的阳光懒散而迷茫,《白羽毛红羽毛》的凄凉仍旧躺在我的办公桌上不肯消散。那个乍一看颇有些神经质的小茹,用她生命的凋落拽住了我久已麻木的心,也许死亡才是引发我去认真探究她的真实动因。

  谈小茹之前,不能不提到她的创造者——小木,从学生时代就立志…

Read more

我手摄我心——由司苏实个展想到的


司苏实先生的个人摄影展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的个展,在从报纸上得到消息之后的第二天清早,带着女儿,匆匆赶去。

许是小城之人眼界狭窄,因而想像的展览恰恰与期望相去甚远,十来寸大小的一幅幅作品制作在轻巧的PVC板上,既不占太多位置,还显得整洁清爽。小林数码影像制作中心面积不大的空间里,竟然放置了近五十幅摄影作品。

 

我手摄我心

——由司苏实个展想到的

确如司苏实先生在博客中提前申明的,他在太原小林数码影像制作中心的首次个展确实达到了“让普通大众能够读懂”的目的,也“准确、内在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内容”。…

Read more

另类尊严的女性——影片《租期》中妓女形象的解读




  当王莉在情急之下,颤抖着手从坤包里抓出钱包,抖抖缩缩地取出那张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八万元存折,大叫一声“等一等”的时候,我的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郭家驹的手指头也终于不被割掉了。

  这是影片《租期》中的一幕,女主人公王莉乃一不折不扣的现代小姐,男主人公郭家驹则是一个出生在农村、有文化有知识、因公司经营不善欠了人钱的小老板。故事因郭家驹的父亲病重、要郭回乡并带着媳妇见最后一面开始,引出了郭家驹租用小姐王莉假装其媳妇回乡探家的一系列闹剧。于是一个小姐回馈自己的状态与处境,男人重新认识妓女的微妙过程也就此展开。

  其实,关于妓女有没有尊严,能不能令男…

Read more

现代爱情模式下的女性生存言说


 

——解读梁静秋长篇小说《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1

确如《中国作家》封面所言:这是一部很有现代疼痛感的爱情题材长篇小说,常见的三角关系,不常见的感受和描写。我想,仅仅因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这一诱人的命题,也能使所有爱过的人不由地驻足翻看,而正是因为不常见的感受和描写,阅读文本就成了一个分享爱情愉悦和体味之中痛感的微妙过程。没有人不经历爱情,没有人不记得那甜蜜抑或凄楚的瞬间,作家梁静秋的纤纤弱笔正是击中了人们心间为爱滞留的那一个个瞬间,长久地使人沉溺于记…

Read more

关于好女人


  今天看了一则网友留言,觉得有话要说,那就是关于好女人的话题。

  长久以来,我们界定好女人的标准是贤妻良母,我一直在怀疑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因为自己就不愿意做贤妻良母,因为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天然的妻性和母性,是因为家庭需要和孩子需要,才些微改善了一些自己的观念,才逐渐适应了所谓的妻子生活和母亲生活。主观和客观上,我更愿意活得自由自在,和男人一样在公领域里有一席之地。我不愿意看到女性因为家庭所累而变成一个庸俗、节俭、絮絮叨叨、忽略了自己的、与青春少女时代截然相反的人。事实上,我看到了太多这样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女人。

  说不懂得珍惜自己,难免对女性有些苛责,因为我们通常习惯于把牺…

Read more

感恩让笑口常开 ——读《幸福深处》


        ——读《幸福深处》

 

读宋丹丹的《幸福深处》,就仿佛走进了一个感恩的世界,除了充满爱心与宽容的大彻大悟,就是佛道般自我反思的劝人为善,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博大情怀,让人不得不重新认识当代中国笑星的精神世界。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幸福,但瞬间的幸福一定常常会有,而宋丹丹偏要把幸福诠释到极致,甚至用书名来定格她永远的幸福,在感叹她善良与天真的同时,窥见的却是她那颗不愿再受到任何伤害的心。

美好的愿望给了全书近乎于完美的叙述基调,不管是痛苦的经历还是欢喜的时刻,在宋丹丹…

Read more

痛悼李银河之闭嘴谢幕


  

痛悼李银河之闭嘴谢幕

  李银河博士真如某些人士的希望所言,终于决定闭嘴了,发表《我的最新决定》的博客当日,支持派痛心疾首,有希望她继续战斗者,有安慰理解她苦衷者,反对派则幸灾乐祸,辱骂之余不忘绅士般祝她善终。一条条留言悉数阅尽的漫长中,一股无名的怒火和伤感的悲愤隐忍于胸,难以释放。
  

 就在不久前,她还在博客上悲观地表示:中国的性革命生不逢时!没想到一个月后,她连说话的权利也失去了。理由非常简单,有关人士的压力。众所周知,李博士的言论并不涉及政治,只是为了一个和吃饭一样同等重要的、关系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问题说了几句实话,就遭到了刀砍斧斫…

Read more

皮影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皮影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读侯丕烈《中国孝义皮影》


  《中国孝义皮影》是侯丕烈先生集三十年功力潜心收集、整理、研究而成形的大部头著作。此书装帧之精美,用纸之考究,在同类型书中已属上乘;加之书中皮影造型之丰富与奇特,栩栩如生,因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称赞道:“非常喜欢,也很震撼,真是美极了。”该书的出版,给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做出了一份贡献,使得皮影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之美得以全面展示,也为孝义皮影戏在国内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孝义皮影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非物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