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曾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专家。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债协会常务理事,《财政研究》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等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和2003年6月27日,2004年5月18日,2005年7月12日受温家宝总理之邀,2006年7月11日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资本市场需守正出奇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本市场要实现规范、可持续发展,至少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法治化。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法治化环境作保障。法治化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是股市剧烈震荡波动中人们所感受到的一些困扰现象。比如,股市上有一种“恶意做空”的说法,这一概念还隐含着另有“善意做空”;此外,做多就一定是善意的吗?做多、做空是股市运行的两个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操作方向,在每一个操作动作里,该怎么分辨善恶呢?虽说可以在道德上作出评价,但真正要解决股市健康运行的问题,不能停留在道德…

Read more

2018年税制改革将如何发力?


  2017年,我国税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业税告别历史舞台,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全面覆盖;资源税立法启动,从价计征改革全面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至9个省区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已通过,并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这样一个关键年份,税制改革如何发力?2017年12月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已为2018年的税制改革定出基调: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形成税法统一、税负公平、调节有度的税收制度体系。

  据此展望,2018年…

Read more

2018年税制改革将如何发力?


  2018年加快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框架势在必行,关键税种改革将紧抓不放。随着营改增和资源税政策逐步调整到位,改革重点将在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上下功夫;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率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空间依然需要努力开掘。

  作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我国第一大主体税种,增值税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未来改革重点应是推进税制、体制和法制三大制度建设,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简明、高效的增值税制度,全面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税收国际竞争力。

  对于我国企业降费方面的空间,总体来说,比降税更大。不少收费及费率、政府性基金等,都具备一定的减免和降低空间,并将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

Read more

专业化是PPP规范推进的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PPP所涉及的是成规模的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周期长,相关联的因素十分复杂,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项目建设都要求以较高的专业化力量形成尽可能周全合理的定制化方案,以求每个项目不仅隆重签约,更要善始善终。要达到这种专业化要求,除了有关管理部门应该作出专业化的指导,地方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也需要共同努力。

  PPP的签约伙伴,通常一方是政府(或政府指定的部门、机构),另一方是企业及相关的市场法人(即社会资本方),双方都需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人士来共同促成项目落地和健康推进。这些人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需要必要的培训与经验积累。具体的PPP项目变化多样,仅靠自己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这…

Read more

法治化是PPP可持续的保障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过去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近年在国内相关文件中意译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实践创新。

  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已成交的PPP项目达到1357个,同比增长31.4%,投资规模平均为1.73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位于前列的十大项目投资金额总和高达2259亿元。在公共工程、基础设施、产业新城建设与运营等领域,PPP项目建设提供了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合作的融资与管理运营新模式,可形成“1+1+1>3&rd…

Read more

开征房地产税的过程是一个提升我国现代文明的过程


  税收是政府“以政控财,以财行政”来履行其职能的基础性制度,中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无可回避地必须经历税制改革的历史性考验。

  税制中在住房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亦可称房产税、物业税、不动产税等;美国称Property Tax;英国称Council Tax;香港特别行政区称“差饷”)是纳税人税负很难转嫁的直接税,讨论它在中国大陆“从无到有”的改革,必然牵动千家万户、亿万公民的利益和感情,并遭遇全世界皆然的民众“税收厌恶”倾向下表现出来的不满、质疑、抨击乃至群情汹汹的舆论…

Read more

美国减税对我们是压力还是动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允诺的减税计划,新近已在美国众参两院分别通过了其法案框架,一俟两院版本经相互协商得出最终版本后,将经投票和总统签字而生效。此事再次引起全球瞩目、各方热议。

  美国作为头号强国,此减税举措的“外溢性”及对中国将带来的外部冲击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全球化国际合作与竞争场景中,中国完全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更为积极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与美、日、欧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互动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式的双赢、多赢发展。具体分析,应指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认识:

  一、减税是…

Read more

中国经济软着陆已经有相当大的把握


   “现在看来,中国经济软着陆已经有相当大的把握,L型转换的尾巴似乎拉出来了。”11月28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在贾康看来,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超常规发展带有明显粗放特征,但粗放必然没有可持续性,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环保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收入分配问题都是潜在风险威胁,需要通过改革攻坚克难的问题。十九大给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未来目标,大家注意到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十九大报告通篇不提GDP,这是一个明显趋向,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打造中…

Read more

关于PPP创新中一些重要认识的辨析与探讨


  在中国深化供给侧改革中,这几年PPP的创新发展应该讲已是走在世界各个经济体的前沿了。在一段时间中,我们听到的信息是决策层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不断推出指导文件,很快形成了做得风生水起的局面。这个大方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过去我们已在研究中分析指出了PPP的六大正面效应及其制度创新的意义。这里,我想首先在关于PPP必要性上,再强调两个密切联系发展实际的观察。

  第一,中国在当下阶段上引领新常态,并在新时代继续形成理性供给管理下超常规发展的现代化过程,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空间和众多的“有效投资”的一系列对象。举两个例子,首先是大规模建设项目需求方面的例子:中国中心区…

Read more

中国经济L型的“尾巴”拉得越长越好


  编者按:

  一带一路如一个“世界联动器”,对于周边国家都是一次可贵的历史契机。面对这样的历史机缘,一带一路给了我们一次好的机会去“自己讲故事”。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聚焦国内,我们经济的故事究竟该怎么讲呢?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11月3日“与世界对话”论坛上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聚焦国内,从经济新常态入手、供给侧改革层面展开,全面解析了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同时评估了当前中国的经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