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旗戟

一个市场研究的早期从业者,一个媒体研究的刚刚入门人,如此而已.

创建新能力----传媒产业的新竞争之路(2)


从世界特别是中国近20年以来的发展状况来看,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引发新经济发展主要的技术驱动力,在新的经济形态下,由于信息的低成本繁殖、传播与获取,信息的不对称会日趋加剧,社会与群体的价值形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和主流化,以往各阶层之间的“断面”将更加地趋于模糊,与此对应,个体与小群体(与大群体相对)的形态却较以往更加令人关注,就如同百川汇流后的景况。

因为汽车、互联网、手机的介入,中国人从已往单调、缺乏变化并可预测的线性生活扩展至目前难以观察、描述及无法预知的曲面生活,中国人的生存、生活和生态时空球面急剧膨胀,个人的和群…

Read more

创建新能力----传媒产业的新竞争之路(1)


 

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不更多地讨论传媒产业的运营问题,即它的内容原创力、资源协同配置力、终端掌控力和服务链、产业链、价值链扩张力及更加具体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等,也不更多地去探讨传媒产业面临的社会环境问题,即它所应对的体制、政策、法规和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我们将聚焦在传媒产业的基本核心能力概念上,试图通过分析能力发展和原始驱动与人类生存、生活和生态时空膨胀之间的关系,来解读传统传媒为何存在危机、新媒体为何崛起以及传媒新竞争的基本之路。在此,笔者提出几个观点供参考。

1.        …

Read more

从“时空膨胀观与传播相对论”看新媒体——“媒体影响力”喧嚣后的思考


 

新媒体崛起影响到了传媒产业和媒体市场的格局,人们在关注新媒体的同时也将话题起步延伸到了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变革、品牌与营销与生活形态变迁等话题方面,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话题,例如所谓的超广告品牌传播生活接触点媒体分众化、个性化和碎片化趋势命题等,传媒业者、广告公司、营销组织和专家都力图用各式各样的理论和手法来破解传媒新竞争时代的传播难题。

 

在中国当代社会的经济学观念中,破解产业困局的手法不同,经常是因为理论提出者代表了产业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并非是其对于产业困境解答的真正理性逻辑差…

Read more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有“特色”?


 

  上一篇主要说了我对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阿里研究院、百度发展研究中心、滴滴政策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解读中国互联网特色》中关于“中国互联网经济三大特色”部分的看法,这篇简单聊聊我对报告第二部分“对中国互联网特色的思考”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在体量达到相当规模的基础上,还能够取得快速增长发展?这里实际上分析的是市场背景或前提、要素,而不是讨论成功的关键。报告(P25-P34)将原因归为红利因素和环境战略。

  整体经济环境红利,也包括要素投入。包括红利大量、年轻的用户族群…

Read more

简论分享经济政策的“五大关系”


  本周,有个分享经济的政策制订研讨会,因为时间冲突未能前去学习,简要写了几条我认为最关键的内容发给他们供参考。今天发出来,供专家指正。

  改革开放四十年、互联网进入中国高速发展二十余年。我们的政策制订和发展研究要牢牢关注以下三条:如何降低社会试错总成本,实现变革中社会公众的公平受益,建立创新突破的示范效应。

  我们需要牢牢把握“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对分享经济的边界以开放、发展的视角看待,抓住分享经济的内涵核心和特征(信息技术对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高效匹配),对各个领域和不同模式的分享经济涌现持公平看待,允许市场主体的充分实践和竞争,最大限度鼓励发展、最大…

Read more

中国互联网“特色”的另一种视角


 

  日前,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携手阿里研究院(AliResearch)、百度发展研究中心、滴滴政策研究院发布最新报告《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解读中国互联网特色》,报告聚焦于将中国与美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互联网行业特征,从市场、用户、竞争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梳理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中国特色”并对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这份报告试图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中国互联网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飞跃?它呈现出哪些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这些特色从何而来,未来又将何处去?

  报告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中国互联网概览和特色• 市场特色…

Read more

IP,是品牌之外的形而上


 

  读了吕曦老师的《IP三部曲》很有感触,它们分别论述了“IP与品牌的关系”、“品牌IP诞生”(其实是讲品牌如何与IP结合,也就是所谓品牌做IP,不是IP如何品牌化)和“IP衍生运营”。最后一部分过于复杂,仅仅诸如电影IP衍生运营就可以写出一百万字,今天我不谈。只用最简单篇幅聊聊我个人关于IP与品牌视角差异。

  三个前提

  IP与品牌的理论和学术概念不纠缠;

  IP聚焦在我们特定关注的内容IP(或文化IP,如电影《变形金刚》),品牌则指一般概念下的组织(如小米公司),不是指组织的全部内涵或资产…

Read more

公益,是我们通向未来的第三道门


 

  腾讯公益平台上的“小朋友”画作捐赠项目火了,但随之出现质疑,典型的如:自闭症者(尤其是儿童)是否有能力做出类似水平的画作。

  这个事情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热烈讨论:质疑者不必讲了,他们觉得可能受骗上当。而认为无关痛痒者也有理由,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两种:一是,只要大体不差,你是为自闭症改善这个公益领域捐款,又不是真的因为画作有多么大的收藏价值才捐款,因此总的来说不必纠缠细节,公益平台和公益项目做了好事;二是,自闭症者未必不能做出此水平画作(即便有家长或老师指导或干预),质疑没有道理或意义,况且我们要相信公益平台和公益机构。

  其实,这个里面的道理不…

Read more

明年的今天,依旧是你的周年


 

  《自诩少年当奋起,不觉恍然已周年:网约车新政周年小记》

  今天7.27,是著名的“网约车新政”,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实施满一周年,整个城市交通出行市场是否走向更加发展的良性,值得我们关注。 

  一个大背景

  “网约车新政”出台一周年之际,正值经国务院同意,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及时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社会预期。这种带有全局性的政策方向和善意,我们应当在城…

Read more

心诚,即匠心;人诚,即匠人


  有人抱怨:天下“不为匠人顾”,久矣。

  不过,这篇文章不是探讨海内外匠人历史、精神和文化的,更不是讲述匠人典故和逸事的,它只是我对“匠人”话题的一些粗浅理解。例如,古人类学所说的“匠人”,实际是指150万年前曾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已经灭绝的某种人种。又如,在汉语词汇语境下,“匠人”原本就是指手艺工人,诸如木匠、石匠,后来才延伸出能工巧匠的意思。但,我在这里不谈这些了,免得掉书袋。

  前两天,参加个“个人崛起和匠人IP”的高大上会议,听听挺吓人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