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郝志强

郝志强:专业培训讲师。业务员出身,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培训客户:深圳天音通信、深圳中兴通信、上海蜂星通信、上海迪比特通信、厦门夏新电子、南京史密斯热水器、顺德美的饮水机、珠海理想复印机、上海西蒙电器、顺德康宝电器、苏州立邦制漆、深圳长澳医药、珠海威尔医疗器械、北京金六福酒业、广州三雄灯饰、东风柳州汽车等公司。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七:比较教学法》


作者:郝志强

    在说使用“比较教学法”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实践,所谓教学法还要靠教学效果来校验,郝老师常说“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法的唯一标准”。

    老师准备上神话故事课,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先选择两个自己熟悉的神话。然后老师给学生介绍了诸如主题、人物情节和文艺观等要素,最后要求学生用老师讲过的文学要素,来比较这两个神话,并写出总结报告。在作结果报告时,学生们不仅描述了,他们从神话故事学到的东西,还解释了在文学要素方面,他们的收获。

...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六:组内互动教学》


作者:郝志强

    前面分析了这么多心理学效应,结论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让学员分成小组,并在培训中动起来,交流起来,自己找答案,要比讲师独自演讲,学员学习的效果更好。但这又有了个新问题,讲师到底如何促动小组研讨呢?如何保证小组的每个学员,都发言自由表达观点,最后自己找到答案呢?下面是几个方法。

    第一个是目标观察法,又称为玻璃鱼缸法。有三到四个小组,参与同一个问题解决,在其中一个小组开始工作时,其他小组观察该小组,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在恰当时机,讨论并阐明各自的观点。这...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五:六种社会影响力》


作者:郝志强

    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别人影响你,不是你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是被别人掌握。想想你自己是不是这样?所谓影响,就是把别人的行为和态度,改变到特定方向,甚至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对方脑子里。那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互相影响,从哪些方面有影响呢?讲师在授课时,如何影响学员,让学员接受讲师的观点呢?社会心理学家French和 Raven,在1959年总结出了,社会影响的六个来源。

    第一种社会影响的力量,来自奖赏的权力。也就是如果你按照我的意思做了某事,我...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四:从投射到暴露,从吸引到交换》


作者:郝志强

    社会上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讲师。有的讲师认不清自己的定位,总把自己和学校的老师相比,有的企业认为请了个老师,恨不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讲师特别地恭敬,应该这样吗?从做人方面来看,恭敬总是好的,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不妥当。你们公司请了个物业管理公司的人,你也对他们那么恭敬吗?你们公司的广告公司,你也对他那么恭敬吗?那为什么同样是付过钱的讲师,你就那么恭敬呢?或许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起作用吧。其实职业讲师和企业和学员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商业行为,不相信的...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一: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


作者:郝志强

    在群体中,怎么与他人相处,为什么有人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而有人却很糟糕,这些是群体心理学家,探讨的话题。在群体中,除了你自己很重要之外,更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怎么看你,和你怎么看别人一样重要,或者说你是别人眼中的别人,你就是别人,别人就是你。

    心理学家沙赫特作了个实验,来探讨群体中,人和人是怎样沟通的。他在5到7人组成的群体里,加进事先安排好的3个人。第一个人充当反对该群体多数意见的离异分子。第二个人充当起初反对,后来赞成的动摇分子。第三个人充当一直赞成群体立场的一...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兰格的控制感理论》


作者 :郝志强

    你早上几点出门?要别人来安排,还是你自己安排?你的工作,你自己做计划,还是领导要求你?你想自己思考问题,找到答案,还是等别人告诉你答案?哪种方式让我们感觉更好?其实,这是个控制感问题,到底是我们自己控制,自我感觉好,还是让别人控制,自我感觉好。我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我要求老婆做,她本来就能做或准备做的事,换来的一定是她的抵触,比如:小妹,帮我把包收拾一下,她往往磨蹭或抵触。于是我要正话反说,才可以达成我的目的。

    1976年,心理学家兰格和罗丁,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阿登屋...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九:罗森茨威格的丰富经历实验》


作者:郝志强

    当你去儿童商店,就会看到琳琅满目地各种玩具,不禁会羡慕现在的小孩子,有那么多选择的机会。我弟弟为了自我补偿,买了一些电动车,没事时也玩一玩。确实孩子喜欢玩,无论是农村孩子和自然玩耍,还是城里孩子和玩具玩耍,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中,找到自我,在玩中,发展人际关系能力,甚至在玩中,开发智力。生物心理学家也通过实验,来了解“玩儿”对智力的作用。

    心理学家罗森茨威格,选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一窝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第一组3只老鼠被...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八: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作者:郝志强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最触目惊心的镜头,就是德国人井井有条地,把犹太人的牙齿、头发、皮肤、眼镜、首饰等,分门别类地放置整齐,用来做各种产品的原料。而在柏林和慕尼黑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有人在声嘶力竭的演讲,男人热血沸腾,女人热泪盈眶,事后连德国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疯狂。自诩理性的德国人,竟然会服从灭绝人性的命令,为什么会这样呢?

    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在1963年进行了“服从现象”的研究,而因为这个实验,他也成了饱受争议的人物。米尔格拉姆...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七:费斯廷格“认知失调”》


作者:郝志强

    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姹紫嫣红,煞是好看。狐狸在架下,望着葡萄不停地流口水。可葡萄架太高了,狐狸够不着。怎么办?对,跳起来!狐狸后退几步,憋足了劲,猛然跳起来。可惜,还是够不着!如此几次以后,狐狸累得半死,还是吃不到葡萄。于是叹了口气,安慰自已说:那葡萄是生的,又酸又涩,肯定不好吃,否则全被别人吃光了,只有傻瓜才吃呢。于是,狐狸饿着肚皮,高高兴兴地走了。我们把人们的这种自我调节,叫做“阿Q精神”,你有无阿Q过呢?

    斯...

Read more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六:暗示教学法》


作者:郝志强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直接说服别人,或许走“曲线”说服别人,也就是暗示。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你都要和别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别人影响你。从效果看,暗示要优于直接说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想愿意保持独立性,想自己下结论,不愿受别人的干涉与控制,于是暗示就有效了。

    暗示在生活中,很是常见。比如商店以“外贸尾货”之名,招揽顾客,就是信誉暗示。橱窗里的模特儿,对你进行形象暗示。很多人拥挤着抢购,那是商家策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