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骋志

徐骋志,男,1974年生。1990年—1996年就读于于东北大学和中国新闻学院。 1996年开始做记者,主要做产业与财经报道,涉及过民航、旅游、机电、IT、房地产等领域,2002年进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开始接触汽车行业,2005年调至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的《中国汽车界》杂志任执行主编。十来年的职业经验告诉我,做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有两点:一个是责任心,一个是激情。没有前者就难免信口雌黄混淆公众的视听,没有后者则会让自己麻木不仁丧失原则和立场。至于发表言论,我以为,最主要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个记者即使对某一行业再熟悉,也不要把自己当成真正的专家,除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报道,记者的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所谓“帮忙”而不是“添乱”。我们所做的除了使公众尽快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本来面目,更要对所涉及的产业、市场或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绝不可以为一时的口舌之快,在自己尚未搞清楚来龙去脉时,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在民族复兴的大业中,汽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汽车业的问题目前依旧多如牛毛,我们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但每说一句话时最好想一想,我到底是在“帮忙”还是“添乱”?这么想的人多了,这个行业

购车须及早:为了另一种生活


到底买还是不买?买A车还是B车?现在买还是再等等?

当城市工薪成为我国汽车(乘用车)消费的主体后,这三个问题就开始不断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很多人在深夜中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年关日益临近,在数款新车交替上市的喧闹中,各种品牌或明或暗的降价声也正在连成一片,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纷纷摆出“05年成败在此一举”的姿态,开始向消费者轮番发起心理攻势。惹得不少准汽车消费者又开始了激烈的心理斗争。

那么,该怎样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呢?这里我不想讨论你要买的那款车车价到底近期还会不会降、能降多少,不想讨论A车和B车到底谁更适合你,老实说,大多数准备买车的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