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仲伟民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孤立于世界的悲剧与灾难 ——由“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看19世纪真实的中国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以及中国人勤劳、聪明、仁爱的知识,我们自小就从各种教科书及读物中了解很多。我们为自己的悠久历史而骄傲,为自己伟大的文明而自豪。即使中国在近代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凌辱,我们的这种骄傲自豪感不仅丝毫未减,反而转化为反抗帝国主义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没有错,但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只有建立在坚实历史知识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才可能是持久而有效的。如果刻意美化或丑化历史,将历史真相置诸脑后,或者将历史虚无真实化、将历史真实虚无化,都会对人类心智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理性判断。近日通读关于圆明园的一套丛书“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共15册),颇有感触...

Read more

赫德: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通


  ——赫德和他的《中国问题论集》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的著名预言。不过,拿破仑没有到过中国,他对中国的了解有限,所以我们不必当真,何况他预言的这头睡狮睡得太久了,以至很多人没有耐心等她醒来。几十年后,一位不平凡的英国人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扎根,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达50年之久,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他的经历是如此的不平凡,以至于我们在编写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可能绕开他。

  这个人就是赫德(1835-1911)。

  赫德20岁时作为外交人员来华,1859年进入中国海关。1961年初,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担心清政府无力抵御太平天国的进攻,...

Read more

当代学术史研究与学术创新


  学术史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然后告诉人们哪些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哪些还有待深入研究;哪些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哪些还没有解决;哪些是新的研究成果,哪些是已经过时的或被淘汰的研究成果。其实,每个学者在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学术史的回顾,因为如果你不知道别人的研究成果,很可能会造成重复、无效或低效的劳动,别人也无从了解你研究的源头和所要准备解决的问题。这已经是常识,毋需多言。然而,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这种重复、无效或低效的劳动却司空见惯,这说明学术研究的规范尚未确立,也说明学术史的工作远远没有到位。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我们在从事自己课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