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杜洪毅

美学思想代表作有《抽象世界与具象世界》、《审美原则与审美思维》、《想象力才是绘画创作之根本》、《艺术与技术有何分别?》等,美术评论代表作有《谁说这个时代出不了大师?》(《呼唤大师,请多些耐心少点浮躁》)、《凭什么说你是很有思想的艺术家?》((《“思想”不是用来鼓吹的》)、《作品不好卖?艺术品市场问题出在哪?》、《速朽与永恒——浅论艺术品价值评估》等。
所有文章均为杜洪毅原创,转载请赐样刊(纸媒邮寄,电子媒体发邮箱内),并将稿酬汇到本人微信、支付宝(同163邮箱)、银行卡账户内。谢谢合作!

邮箱:xingli153@163.com
QQ:1251473503
微信:xingli153
微信公众号:yiyuan153

杜洪毅原创根雕艺术


杜洪毅《存在》 木质树根 约29×37×10cm

杜洪毅《存在》 木质树根  约29×37×10cm

根雕常识:创意根雕、工艺根雕、自然根雕

 

创意根雕是指创作者在利用树根天然形态创作时,不受限于固定模式,不生搬硬套公式化的形体符号,最大限度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对根材进行取舍提炼,创造出独特、具有高度原创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创意根雕强调将自然风韵与时代性审美理想作最佳调和,既有天然材质风韵,又融入更多的人为原创,作品造型更接近主流雕塑艺术。

工艺根雕是指利用树根材料制作的装饰工艺品或实用工艺品。在工艺根雕中,我们常常看到在天然树根上嫁接某种程式化的形形体符号,如佛、菩萨、罗汉、老翁...

Read more

如何发现艺术天才与未来的大师?


 

杜洪毅/

几乎没有哪个艺术品收藏不希望买到未来大师的作品,艺术经销商与机构更是期望自己就是艺术天才的发现者。发现一个潜在的天才与大师不仅仅意味着丰厚的回报,更能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实力与地位。可是,在纷繁杂乱的当代艺术江湖,要想发现潜在天才是多么的艰难。即便你熟读过去时代所有大师传记、阅遍古今中外精品力作,也不见得对提升自己眼力有多大的帮助。过去历史上的一切已经永远成为历史,每个时代的艺术大师都不会是对前人的重复,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未知新世界,就必须以崭新的眼光看待一切。

如果你在市场上看见一件自认为很不错的作品,就一言断定作者是个少见的艺术天才,那百分之九九都会犯...

Read more

为什么说“当代艺术”不具备收藏价值?


杜洪毅/

首先得说明的是,本文所谈论的“当代艺术”并非指所有存在于当代的艺术形式,而是指在绘画、雕塑等传统主流造型艺术以外,又不属于传统表演、文学、音乐范畴的一类事件性造型艺术。此类“当代艺术”强调即时性、概念性、偶发性、事件性,甚至不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闯入人们的视线,根据其特征我们将其定义为事件艺术或事件概念艺术更加准确。具体的将,当下比较常见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单调重复录像艺术等都属于这个类别。

以制造某种概念性事件为基本宗旨的事件造型艺术目前在国内争议比较大,有人想将其一竿子打死,有人又要把它以学术的名义无限拔高...

Read more

向那些批评过我的人致敬!


杜洪毅/

不知为什么,艺术圈内人士大多有个怪病,那就是视批评如洪水猛兽,唯恐躲之不及。这或许是习惯了将赞美与鼓吹当着批评的原因吧!长久的习惯成自然,一旦听到真正听到批评声音时,马上就受不了,恨不得将其从这个世界彻底抹除掉。

记得,曾经有一次在中国美术馆随手拍了张正在展出的油画发到朋友圈,并明确指出这样的画作抄袭了照片,因其广角镜头的透视效果出卖了它。意想不到的,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让删除,可我并没有点名批评谁,照片中也看不见作者信息呀!再说,有胆量放到国内最高级别的艺术殿堂里展示,怎么就怕被批评了呢?很奇怪是,不只画家,几乎凡是乐于在公众视野中露脸面的人物都害怕被批评被质疑(就不再举...

Read more

书都不愿读的人,说搞艺术都是扯蛋


杜洪毅/

在我没有接触到艺术圈时,还以为艺术界应该是精英云集、人人学富五车。可根据近两年的切身体会来看,不要说精英,就是文化素养稍高的人都少之又少。反之,各类投机客、街头混混、江湖郎中类的人物到是不少。面对此番情景,不由让人心生困惑,难道,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文化大衰退的时代么?

曾受邀拜访某书画名家后代,闲谈中随意问起对方平日都读些什么书。不想该名家后人一边支支吾吾,一边自顾自玩弄起手机来,完全不像是书香门弟中人。其实,不愿读书,并非孤例,在艺术圈内似乎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由让人费解,贴着文化人身份标签的艺术家连书都不读了,还能算是在搞艺术么?如此般捣弄的“艺术&rd...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