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任泽平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如何降低中国宏观杠杆率


   2017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8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定调。会议指出: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确保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2017年12月18-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经济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

Read more

未来经济将长期L型 过度悲观乐观可能都错


 

投资是一趟修心的伟大旅程。每年都有一批批朝圣者前往奥马哈聆听智者的布道,巴菲特告诉我们,“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市场在长期是有效的,由于悲观情绪跌破内在价值的资产最终将被市场纠正,做时间的朋友。知行合一是一生的修炼,现实中经常是“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更恐惧,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更贪婪”,流行的言论往往是随波逐流的情绪放大器。一个独处时冷静理智的个体,在融入群体之后往往会迷失自我,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在金融的丛林里,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不得不依赖过往的经验、动物的直觉和对人性的反思。人是社会性...

Read more

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本文为任泽平博士12月18日在2018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的演讲。

  1

  2016-2018年经济L型,2019年中国经济可能突破L型的一横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报告的题目是“新时代新周期”。

  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呢?

  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今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在市场上引起广泛讨论,表达一个什么含义呢?就是我们战略看多中国经济。

  这个观点应该是我们过去一系列观点的延续。大致在2010年,当时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Read more

德国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德国在1966年增速换挡前后曾面临需求侧刺激和供给侧改革的试错及抉择,1982-1989年科尔政府转向供给侧改革,奠定了长期竞争力之基。

  1)1966-1982年,德国在增速换挡后采用需求刺激政策,造成了政府债务和产业结构两大问题。在经历15年平均增速6.6%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后,德国于1965年开始增速换挡。增速换挡初期,德国政府拒绝减速,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导致80年代初出现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体制性的问题是财政常年赤字,债务累积,极大地限制了逆周期财政支出刺激经济的空间,1983年,光是国债利息支付就占到当年联邦政府预算总额的12.3%,为第三大支出项目。结构性问题是产业结...

Read more

美好生活:中国消费升级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展望


1 中国经济步入消费主导的新发展阶段,19大报告提出“美好生活”

1.1 中国经济已步入消费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当很多海外经济学家还在讨论中国投资主导、工业化为主、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时候,事实上,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步入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

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一半,达51.6%。

2017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4%,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的7.5%。

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多美元,正在从住行向服务消费升级,买健康快乐和不油腻的品质美好生活。

13.9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带来巨大的规模效...

Read more

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在哪里


   2010年,笔者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团队提出“增长阶段转换”,判断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到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期;2015年提出“中国经济可能已经接近底部,未来经济L型”;2017年初提出,经过长达六年的经济调整和去产能,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

  未来经济将继续波动筑底,2017年第四季度至2018年上半年经济L型韧性强。需求侧偏平略有下降,向上的力量来自出口复苏、房地产补库存和土地供应增加带动房地产投资较强、企业盈利改善增强资...

Read more

未来最大的需求来自于消费


  今年我提出“新周期”的看法,这在市场上引起了一些讨论。

  9月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对新周期的观察,从去年尤其今年初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战略性乐观的。从2010年尤其是2012年以后,中国基本经济单边下滑,2015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判断, 2016-2018年中国经济可能呈现“L”型走势。今年年初,我进一步提出“中国可能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经过长达6年市场自发的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中国可能处在新一轮周期的底部和起点,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战略性乐观。

  逻辑是什么?第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第二是国内的新一轮产...

Read more

过去20年社会对房地产有太多误解


  房地产是如此的重要,而又如此的广受争议。它是财富的象征、经济周期之母、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同时它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实体经济竞争力。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房价、泡沫风险、人口流动、城市规划、大城市病、长效机制等存在广泛的争论、分歧乃至误解。

  作者有一次参加一个座谈,与在座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讨论“什么决定房价?”,竟然得到了十多种答案!比如,货币松紧、土地财政、人口流入流出、学校医院优劣、就业机会、生活质量、空气、交通拥挤、是否处于交通干线,等等。房地产的相关问题,始终是社会大众、金融投资和公共政策领域的热点话...

Read more

当前对新周期的七大误解


  对于新周期,市场目前存在一些误解:

  1、有观点认为新周期是需求的复苏。我们强调的是产能出清新周期,产能出清引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至少有2-3年时间,所以从去年开始到明年,我们都处于这个阶段。这些行业龙头资产负债表修复,具有可持续性。

  2、有观点认为产能出清主要是供给侧改革所致。我们认为,新周期是供给侧改革和市场自发出清的叠加。市场自发出清比供给侧改革要更早,从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就已经开始依靠市场自身力量去产能,54个月的通缩。另一个可以佐证的证据是,我们看到供给侧改革主要在钢铁、煤炭,但我们看到产能出清在化工、造纸、玻璃、水泥、有色等没有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很多行业均有积...

Read more

下半年央企兼并重组将加速


  新一批混改试点遴选完毕、联通混改方案推出、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确认,近期混改再次升温,带来主题投资机会。

  对此,我们解读如下:

  第三批混改试点遴选完毕,扩围至地方国企。8月,由发改委牵头审批的最新一批央企混改试点相关企业,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在第三批混改试点中,除了继续选择部分央企纳入试点范围,还根据地方申请,遴选一部分地方国企纳入试点。6月26日,深改组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强调要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涉及69家央企集团、8万亿集团总部资产,此次方案实施,将为混改、资产证券化铺平道路。预计,2018年将是国企混改的成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