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近日骤然大跌,把市场吓得错愕不已。笔者2012年3月曾在写及伊朗核问题和油价时提到,在伊朗核问题或中东地区整体局势渐趋缓和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金价会随油价逐步回落。
暴跌的扳机因素往往是市场上突然出现天量抛盘,单一事件的个中原委笔者先不细究,但短短几天市场的急剧心理变化却很值得玩味。投资者对黄金的心理需求,要从人类文明史中寻找根本答案。以史为镜,又正好可以鉴别如今市面上有关黄金的各种流言。
首先,黄金为何地位如此尊贵?
黄金能在人类历史中独步几千年,凭借的绝不仅是让人产生崇拜的外表,要看到其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产量少、难以大量开采和铸造、便于...
作者文章归档:杨昕韵

安倍的赌局
2012年12月26日,日本右翼鹰派人物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外界最关心的无非两件事:他能否拯救深陷困境的日本经济?对领土争议的强硬立场会否导致东亚局势更加紧张?
货币的价值由一国的综合国力所决定。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进入大幅升值阶段,日本企业为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逐步把产业迁往海外,尽管这导致日本国内就业不足,但增加了企业竞争力,加上技术优势带来的利润空间,日企在海外创造的巨额利润源源不断流回日本,这是过去20多年日元持续升值的根本原因。
随着中、韩等国企业的发展,日企的综合竞争力被不断削弱。尽管在高端领域日本尚有优势,但占企业利润来源主体的普通产品如...
信息时代的刘易斯拐点
今年6月谷歌宣布新的视音频播放器“Nexus Q”将在美国投产,麻省理工学院调查显示,14%的美国企业明确计划把部分制造业务搬迁回国。在这些企业决策的背后,是中国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正在持续推高制造业成本的大背景。中国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是否正在失去竞争力,中国经济会否在“刘易斯拐点”面前就此不起?
如果把人类近现代史看成一部生产技术发展史,大多数人在提起两次工业革命时,脑海里都会出现各种标志性的发明。然而更应被铭记的,是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上的飞跃。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和蒸汽机取代了旧有的手工作坊,提高了各类商...
刺激政策能挽股市于不倒?
今年已经过去整整八个月了。环球股市虽仍在“预期”的带领下行进,但投资者早已把课本里的“经济增长预期”、“企业盈利预期”彻底换成了“政府救市预期”和“政策刺激经济预期”,股指表现也随着市场心态的起伏更显波动——当然这还要结合环球股市的差异性分类讨论。
股市究竟还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还是市场早已与基本面相背离?回顾一下过去四年的历史,或许能找到答案。
回望2008年的金融海啸,贝尔斯登、雷曼等大牌金融机构的陨落,让恐慌和绝望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