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下半年:贸易摩擦是稳增长最大变数


  中国经济时报:上半年我国经济取得良好表现,延续稳中向好态势。那么,各位对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作何预断?

  张占斌:上半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总体上仍能保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下半年,国内外环境增大了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走势将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波动,呈现稳中求进、稳中趋缓的态势。

  稳中求进好理解,为什么可能出现稳中趋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稳中趋缓是经济周期的一个必然。从经济周期看,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会经历低速—中高速—高速—中高速—低速这样的循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实现了年均近...

Read more

中国上一轮去产能的经验与启示


   一、20世纪90年代去产能的背景与措施分析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市场经济的春风和现代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掀起了一轮新的投资高潮。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企业普遍对市场空间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蜂拥而上和重复建设导致1992年-1996年间陆续积累了大量的过剩产能。过热投资导致通胀率攀升,不仅影响了1994-1996年间货币政策从紧,也使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下的需求减少。1997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直接的压力,尤其是亚洲市场有效需求减缓,需求端的压力传导到供给端,...

Read more

加强改革的战略设计、总体指导和利益协调


  转型期的政府改革并非像市场领域改革那样可以更多地依靠 “自发”因素,也不是仅凭一些互不关联的单项改革就可以完成的,政府改革需要有可操作的明确的战略安排,需要政府部门间互相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改革发展。

  近些年,在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也越来越困难,改革不再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势如破竹,出现了“综合疲劳症”。针对这个现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是最高决策层把握改革历史趋势和改革时代特征,对改革工作机制与推进方式的改变。明年,将召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