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自从两大倡议提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关讨论如火如荼。2015年2月1日,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要求全国34个省区市尽快编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国最晚不迟于10月前制定完成对接“一带一路&rd...
作者文章归档:赵可金

东西方价值观就像一个钟摆
文章导读: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受伤害最大的就是价值观。社会上存在一种只认钱不认人的风气,觉得只要能挣钱就是好的,不管是否合乎价值观。事实上,价值观与利益究竟哪一个重要,一直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正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价值观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外交工作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我们在国内也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多中小学校都会要求孩子们进行背诵核心价值观,中国在外交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清晰,棱角越来越鲜明,是非标准和好坏原则也越来越凸显。然而,在这之前,特别是在邓小平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并不是很重视价值观,而是更强调国家利益,尤其是发展利...
当代世界:中国崛起的新方略——以人为本的公共外交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崛起已经呈现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在国际关系软化和泛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回应软实力领域的挑战,营造中国和平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崛起方略的新课题。
公共外交:中国崛起的新方略
在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中国逐渐感受到国际舆论对国家发展建设全局的重要意义,公共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崛起的新方略,公共外交围绕的根本目标是铸造和提升中国的软国力。
现在,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壮大,中国和西方在硬实力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当下,中国应该全面大力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向世界介绍中国...
中国面临国际定位的重新选择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突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G2论”、“中国模式论”、“中国道路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论”迅速涌现,中国国际定位的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成为事关中国外交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
定位原本是一个心理学范畴,舆论之所以关注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主要是关注中国的国家角色及其政治影响,从根本上是中国对外战略评估和战略选择的问题。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和卷入全球化导致对中国进行战略定位的难度增加。一方面,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壮大,在很多领域呈现出与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