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克利

冯克利,男,1955年10月27日生,祖籍青州长秋, 副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院。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曾担任过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内公认一流水准的翻译家,自90年代以来对于学术思想的传播有突破性的杰出贡献,在公共思想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学习西方的时机非常糟糕


 

  习惯大于启蒙

  “Enlightenment”其实是个很傲慢的词,首先它假定了一个被启蒙的对象是处于愚昧、黑暗之中,所以才需要带给他光——启蒙运动这个词直译就是“给他光”。

  我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我不愿做一个启蒙民众的知识分子。因为我认为知识分子的使命不是启蒙大众,而是顺从大众、引导大众, 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大众的主人。大众在社会生活中,有一套自发形成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可能有些问题,但知识分子要做的仅是在他们既有的活动规范体系内做一些调整。这当然需要理性的帮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

Read more

哈耶克眼中,知识分子那高尚而又危险的自负


 

  哈耶克从这种进步中,却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危险,即每个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都在对人类的自由不断形成一种威胁,这是因为它加强了人类在判断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上的一种幻觉,即他所说的社会主义者的“致命自负”。

  在他看来,一切打算对整个社会实行计划的企图,不管它们是出于何种高尚的动机,都是建立在这种危险的知识自负上。

  原标题:在本能与理性之间——《致命的自负》译序

  《致命的自负》一书并非哈耶克的早年作品,而是他生前最后一本重要著作。但是当1988年开始出版《哈耶克全集》时,编者巴特利三世(W.W.Bartle...

Read more

在本能与理性之间


  在本能与理性之间——《致命的自负》译序

  《致命的自负》一书并非哈耶克的早年作品,而是他生前最后一本重要着作。但是当1988年开始出版《哈耶克全集》时,编者巴特利三世(W.W.Bartley, Ⅲ)却把它列为首卷。因此最初读到它时,读者心中也许不免会有些不解:一本新作乍一面世,就以全集第一卷的面目出现,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合常规。

  不过只要我们把全书读完,便会觉得他这样做也并非全无道理。哈耶克写此书时已届耄耋之年,缘起则是1978年他曾打算以“社会主义是否是个错误”为题,在巴黎这个西欧左翼思想的大本营与对手设场斗法,来一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