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减贫”
朱立志
“生态减贫”是相对于“非生态减贫”的。“非生态减贫”一般处于减贫的第一阶段,由于这一阶段减贫的压力很大,很多地方出现了资源环境掠夺型的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现象,由于这样的发展模式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称之为“非生态减贫”。相反,“生态减贫”着重于通过生态产业的发展来减贫,既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功能的提高,又有利于构建符合当地情况的经济模式,能可持续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目前,我国的集中连片特殊困...
作者文章归档:朱立志
什么是“生态减贫”
朱立志
“生态减贫”是相对于“非生态减贫”的。“非生态减贫”一般处于减贫的第一阶段,由于这一阶段减贫的压力很大,很多地方出现了资源环境掠夺型的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现象,由于这样的发展模式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称之为“非生态减贫”。相反,“生态减贫”着重于通过生态产业的发展来减贫,既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功能的提高,又有利于构建符合当地情况的经济模式,能可持续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目前,我国的集中连片特殊困...
对新时期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
朱立志
摘要:新时期生态农业必须是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立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之上、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精髓是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经济体内部的生产过程,目的是物质单元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体,保障是用价值之船载上物质单元在经济体内畅通循环。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基本发展思路是用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保障,用规模化的运营模式承载,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
关键词:现代化生态农业 规范化生态农业 规模化生态农业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在新阶段社会...
新华网洛杉矶4月27日电(记者薛颖)大规模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大量损耗和对生态的破坏都使其难以长期持续。一些农业专家在此间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表示,相对小型、适度规模、精耕细作的生态农场可能成为未来世界农业生产的更好模式。
在26日至27日于加利福尼亚州克莱尔蒙特市举行的“第七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与会的中国农业和经济专家温铁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式的工业化大农场农业或者欧洲式的高保护小农场农业都不适合中国的发展现实,中国不能参照西方资源宽松情况下的农业经济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朱立志认为,中国应该把生态关切与规模经济效益相结合,...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与自然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不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无从谈起。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农业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必须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这是农业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模式。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生态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体系武装、规模化的组织运营模式承载、科学化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必须落实有效对策,才能顺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学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确保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
朱立志
一、“粮食连增”的资源环境代价
粮食连续多年的增长,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确实应该喜悦。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在“粮食连增”的背后,我们付出了多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为了竭尽全力增产粮食,我国每年施用大量化肥、农药,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剧。更可怕的是,靠化肥提升的粮食生产,榨干了土地的有机质;靠农药保证的粮食生产,给土地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毒素。
早在三个多世纪前,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就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句话尤其对人均土地面积很少的中国人来说,应时刻...
朱立志
“包容性发展与减贫”是2012年“1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这次论坛由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和联合国驻华系统主办,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哈佛大学(托马斯•W•拉蒙特大学)教授(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粮农组织社会经济发展部助理总干事乔莫•桑达拉姆(Jomo Sundaram)和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院荣誉教授理...
价值循环理论
——从经济学层面阐述循环经济
摘要:论述循环经济的“3R理论”是从技术层面的分析,而价值循环理论是从经济层面对循环经济的论述。价值循环理论认为,如果经济系统内未附在产品上的物质单元都尽可能地被循环增值,才能为经济系统创造更大价值。循环经济的原则是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生产过程以循环增值,循环经济的目的是物质单元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系统以增加产出,循环经济的保障是用价值链条拉动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单元以畅通循环。
关键词:价值循环, 物质单元,正价值,负价值
一、...
秸秆产业——一个被忽视的潜在大产业
朱立志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多吨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多吨(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却有2亿多吨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多吨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大力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
秸秆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加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
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将不断加快增长幅度,但由于技术和设备以及政策和法规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农村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低,碳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越来越大。同时,农业是生物质能原料生产部门,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中占有主要地位。因此,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部署中,农村能源领域责任重大,必须进行相关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本书是在相关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这些课题从不同的方面对农村能源进行了研究,涉及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体状况、典型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农村能源消费理论、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升级的经验和启示、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升级研究、我国农业生产性能源消费结构评价...
四大方略破解农业节能减排难题
——朱立志专著《农业节能减排方略》书评
节能减排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不能忽视农业节能减排工作。
据统计,2006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约为9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能源约为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农业污染量占全国总污染量(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业污染的总和)的1/3~1/2,成为水体、土壤、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