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文瑞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卫懿公的“鹤将军”


  春秋时期的卫懿公是位名人,他的出名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为他喜欢仙鹤。

  仙鹤确实很漂亮,喜欢动物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这位卫懿公有点太出格,他是国君,于是,他喜欢的鹤也就成了“国鹤”。据说他的后宫里到处都养了鹤,还根据鹤的品相分了等级,给予大夫或者士的待遇,有了“官位”,自然也就有了俸禄和待遇,“以卿之秩宠之,以卿之禄食之”。一旦卫懿公出行,这些“鹤官”也会随行,而且还不是走路跟随,是站在轩车上显摆。因为按照春秋时期的规矩,大夫以上的人才可乘坐轩车,“鹤官&rdq...

Read more

如何理解对方的“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是相当常见的成语。然而,这一字面上不会产生误解的简单表述,在行为上却有可能产生多种理解。

  “退避三舍”产生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过程中的一段对话。《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重耳到了楚国,楚王盛情招待并问重耳:“公子若返回晋国,如何回报我?”重耳先客套了一番,说:“楚国这么强大,这么富有,晋国能拿出什么来回报呢?”楚王继续追问:“虽然我什么都有,你还是说说用什么回报吧?”重耳就说:“如果以大王的力量使我返回晋国,将来晋楚两国万一交兵...

Read more

守安身立命之地,走继往开来之路——简评《管理学报》近期的系列争鸣文章


摘要:《管理学报》的系列争鸣文章,提出了管理学发展的方向问题。西方管理学在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上存在双轨制,中国演化为学术、咨询、企业的“三岔口”。如何使“三岔口”变为“铁三角”,影响着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圣吉作为非学术的咨询家,对其进行剖析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咨询和学术的关系。管理学的安身立命之地,在于学术本位,而学术本位的活力来源于面向实践和哲学思考。学术讨论和争鸣有利于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健全:管理学界应以中外学术争鸣为范例,继往开来,奠定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良好根基;《管理学报》这一平台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Read more

如何理解对方的“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是相当常见的成语。然而,这一字面上不会产生误解的简单表述,在行为上却有可能产生多种理解。

  “退避三舍”产生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过程中的一段对话。《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重耳到了楚国,楚王盛情招待并问重耳:“公子若返回晋国,如何回报我?”重耳先客套了一番,说:“楚国这么强大,这么富有,晋国能拿出什么来回报呢?”楚王继续追问:“虽然我什么都有,你还是说说用什么回报吧?”重耳就说:“如果以大王的力量使我返回晋国,将来晋楚两国万一交兵...

Read more

董狐史笔的管理意义


  在史学界,董狐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之说。关于董狐史笔,学界多强调其不畏强暴,秉笔直书,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从管理角度言,董狐史笔具有特殊意义。

  董狐一事,见于《左传》宣公二年。当时晋灵公昏庸无道,同执政大臣赵盾(宣子)发生剧烈冲突,赵盾只好出逃。赵盾的从弟赵穿杀了灵公,把还没有逃出国境的赵盾迎接回来。结果,太史董狐记录为“赵盾弑其君”,而且拿到朝堂让大家看。赵盾不服,认为与事实不合,灵公不是他杀的。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只好...

Read more

段祺瑞的围棋和领导人的本事


民国的执政段祺瑞,生平有一特殊嗜好,就是下围棋。平心而论,这位北洋之虎,围棋下得确实有水平。民国初期围棋事业的兴盛,与他有直接关系。据说陈毅曾经有言:“段祺瑞的一生干了很多坏事,但对围棋还算干了些好事。

段祺瑞的棋艺到底有多高,现在我们不可能说得很准确。不过,根据各种回忆和介绍来看,那是相当地有水平。对此,恐怕不需要质疑,因为有多种回忆录可以互相校正。

问题是,段祺瑞对他自己的棋艺能不能准确自我评价?根据相关资料来看却未必。因为他执掌重权,人见人怕,那些同他下棋的常客,都会不露痕迹地让着他,所以他很少输棋。再加上他真懂棋道,久而久之,他对自己棋艺的估计就会逐...

Read more

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


闻华

要了解任何一门学科,进行学术史的梳理都是必要的。即便是物理学,也需要知道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的大致状况。但是,学术史的尴尬在于,当你掌握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后,就不再需要从头梳理它的发展史。对学术史的兴趣,往往是外行比内行更大。除了部分以学术史为主干内容的人文学科外,凡是狭义科学的学科,随着专业研究的深化,学术史的意义会衰减。所以,学术史的研究不仅对于非学术的大众来说是小众,而且在相关学科的学术圈内也从来都是小众,往往还会遭到主流的白眼。有一则笑话说得好:失恋者去写爱情诗,不从事劳动者歌颂劳工伟大,如果你在某一学科站不住脚,那就去研究这个学科的历史吧。

然而...

Read more

试论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从隋唐创立科举制度,直到晚清废止,实行达一千多年。一个有着上千年生命力的制度,肯定有其存在的深层原因。而其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亦肯定有其被淘汰的内在理由。本文试图通过对科举制度历史作用及其局限的分析,探讨其中的奥秘所

  一

  许多论述科举制历史作用的文章,都把着眼点放在科举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面。科举制初创时起,就有不少人强调科举制的“得人”。《新唐书·选举志》就以进士科为代表,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后世史家不辨其理,往往也沿着这一条思路展...

Read more

企业的性格是怎样炼成的


  人有性格,企业也有性格。人们在同企业打交道时往往有这样的经验:除了可以算计的利益得失外,还有一种无形的气氛影响着顾客和投资者。有时候,与不同的企业打交道虽然利益得失的差别不大,但愉快或烦恼的感受差异很大。有的企业使你感到很舒服,有的则使你感到很窝心。这种现象,大都同企业的性格有关。

  企业性格实际上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这些年,企业文化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在这种文化热中,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性格的关系,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文化研究在学术界众说纷纭,已经有相当丰富的成果。一般来说,文化包括了物质器用文化、制度规范、价值观念三个层次(也有把行为文化单独列...

Read more

管理者:“三不足”的不足


  王安石变法时,为了说服宋神宗有一段名言,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后人将其概括为“三不足”。由于列宁曾经把王安石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所以,这段“三不足”一直被看做推动变法的宣言,被人们高度肯定。

  “三不足”是不是王安石的原话,是在什么情境下说的,在学界多有争议。这里不做史学考证,仅仅对其文本含义加以分析。平心而论,“三不足”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鼓励人们坚守自己的信念能够起到正面作用。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