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费用昂贵、患者得不到保护上,美国医疗健康体制的这两大弊端与中国惊人地相似。美国医疗体制的失败,在于其医疗健康体系受到了市场中各方力量的绑架与祟尚自由的价值观限制,其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在中国医疗改革徘徊不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并强调了“增加财政投入”的手段和“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原则,令人为之振奋。然而,如同所有的改革,医改光是增加财政投入和有一个明确...
作者文章归档:朱为众

美国大选:一场政治风暴正在悄悄地酝酿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政治风暴正在悄悄地酝酿。
共和党、民主党的2011年财政预算之争,险些导致美国政府关闭。眼下,在如何削减政府债务上,主张低税负、小政府的共和党与主张高税负、大政府的民主党仍分歧显著。随着2012年美国大选的临近,这两个意识形态泾渭分明的党派正开始一场新的政治博弈。
财政预算之争幕后的意识形态之争
经过好几个星期精疲力竭的拉锯战,在4月8日午夜12点这个最后限时前一个小时,美国国会匆匆忙忙就一项临时预算达成协议,避免了关闭美国政府的尴尬局面。美国公众在大骂国会和政府愚蠢的同时,也稍稍松了口气。接下来的一周里,众议院和参议院终于就201...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能学
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已经受到质疑,中国大城市的市郊化扩张也已凸显弊端。人口13亿的国情决定中国不能效仿美国,而应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由沿海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正为这一潮流提供有力支撑。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然而然地,人们开始讨论中国何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治国如同管理企业,赶超一个国家如同赶超行业里的竞争对手,光有愿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审时度势,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知己知彼,不亦步亦趋,以差异性为突破点,集国家资源而扶植之,建法律和各种机制而保护之,实现质的超越而不是量的超越。
这其实是治理公司的基本原理。翻看世界当...
多元化,致命的品牌杀手
不专注未必不赚钱,但要打造世界品牌,必须专注。放眼国际,无关联多元化已成历史,当越来越多公司专注某一业务时,不专注的公司再想保持成功就越来越难了。因此,为中国企业家所热衷的多元化,是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其一旦爆炸,留在废墟上的将是很多当今光彩照人的明星企业的残骸遗骨。
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认为“专注是赚钱唯一的途径”,中国的企业则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新财富》2010年5月号的封面文章《人人都是“土”财主》揭示的中国企业千军万马杀入房地产业的现象,可以说是一个真实写照;500个“土财主”上榜,也是对他这一...
浮躁:中国企业的致命瓶颈
靠实业起家的中国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得出做实业太难、资本市场赚钱太容易的结论。于是,中国企业中正形成一股“不求百年基业,但求资产增值”的淘金浪潮。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加上浮躁的钱,会轻易断送中国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
当下媒体关注的热点常常是劳动力的短缺、劳工工资的飙升、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以及人民币的升值等,与之相关的讨论是企业的转型、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何去何从。依笔者之见,上述挑战固然严峻,但都不足以致命,最让人担忧的,一是从政府官员、学者到企业家,越来越多的人身不由己地加入唱衰中国制造业的大合唱,制造业作为中国国家优势的战略意义并没有在决策者和执行...
中国企业未来30年
以梅林原则展望中国企业未来30年
中国企业应当把改革开放前30年未能实现的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和品牌的目标列入下一个30年的愿景。按照梅林原则进行推演,要实现这一愿景,不仅需要每一家企业以创新为DNA,提升领导力,保持专注与全球视野,也需要改善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环境。
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新近发布的2009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上,中国品牌依然缺席。为什么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强盛了,中国品牌仍未崛起?其实这并不奇怪,中国取得经济奇迹主要靠的是蚂蚁雄兵般的中小企业,蚂蚁啃骨头当然精神可嘉,但要打造卓越的世界品牌,光靠它们显然不行。至于进入世界500强的中...
跨国公司“走出去”的金科玉律
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扩张时,往往会遵循市场调查先行、审慎选择并购对象、国际化必须本土化、尊重人文价值、增强透明度等金科玉律,而中国企业跨出国门时的步履维艰,根源正在于未能尊重这些成熟的规律,从而难以有效制定并执行“走出去”战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尝试近年一直没有中断过,遗憾的是,其中虽然不乏初战告捷的华为等成功案例,更多却是尚在浴血奋战的联想们,而三九药业等“国际化先烈”们,有的铩羽而归,有的客死他乡,出名的成为商学院的案例,更多的只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