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已近6年的金融危机其实从未真正离开,世界经济也在曙光与黯淡的交汇中,将不确定性烙印在每一年的全球经济报告中。看今日全球力量变迁趋势,虽然日本及部分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然而占据全球经济五分之二份额的美国、中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经济稳定之锚趋势正日渐显著。
业已进入跛脚期的奥巴马,尽管在日前的施政总结中自比富兰克林·罗斯福,称在其任内成功避免了美国深陷第二次大萧条,不过在政客泛滥、政治家稀缺的今天,这种肯定与自我肯定并不为奇。先且不说比肩罗斯福,就是要超越其前任小布什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小布什执政八年间经济业绩乏善可陈,但他至少可以自豪地...
作者文章归档:章玉贵

中国经济迈入风险管控成本递增时代
中国经济在迈上9万亿美元台阶之后的急务,不是2014年经济规模能否跨入10万亿美元,而是基于既有增长模式派生的系统性经济与金融风险如何管控。在风险管控成本递增的时代,如果不能按照有效经济增长的基准对经济结构实行换血式改革,如果货币政策依然被动应付,地方债的风险敞口持续扩大,金融市场主体的免疫力不能有效提升,则中国经济有可能跌入低质低效高风险的不确定周期。
依靠既有增长潜力的挖掘以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预计2013年我国经济规模将跃上9万亿美元的台阶。
尽管从决策层到民间对经济增长数据的敏感度已大不如前,但在暂未找到更好的替代经济指标之前,无论是像中国这...
构筑竞争性金融市场体系刻不容缓
2014年有望成为民间资本规模化介入银行体系的关键之年。
随着银监会日前表示将有3至5家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先行,可以预计被压抑太久的民间资本参与金融的市场热情将被全面激活。就政策执行层面而言,这也是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精神的当然之举。
不过,正如经济学研究最讲究约束条件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国金融改革尤其是银行业改革面临的约束条件,恐怕是诸多系统性改革中最多的。其实,回顾一下1993年中央关...
确保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安全的根本之道
进入2014年,面对日渐诡异的全球经济与金融竞争,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与金融棋局重要角色的中国,如何确保对外金融资产的安全,不仅关乎国家在战略层面的安全系数,也是检验中国在复杂国际情势下求解国家核心利益难题的一杆标尺。其中最突出的一例,是围绕天量外汇储备安全这盘棋的中外博弈。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稍早前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增加了3017亿美元。截至9月底,我国外储为3.6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49%。而同期黄金储备为3389万盎司,自2009年4月以来,已经连续54个月未变动。所谓中国暗地购买了4000吨黄金以及摩根...
以全面市场化改革跨越政府干预陷阱
真实世界里的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即使是最强大的政府,最多也只是特定时期经济增长的推手,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即便是最强大的国有企业,最多也只是特定时期经济职能的承担者,本身并不能覆盖民营经济的行为边界。市场本身未必能够持续提供“自发秩序”,但政府决不可以充当市场秩序的破坏者,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比市场更聪明。经济改革的下一步,是以十二分的紧迫感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真正可以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一如市场人士所料,十八届三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最高决策层在...
地方与中央的非合作性博弈亟待消解
中国经济已到了必须紧紧围绕战略转型提升增长质量的关键时期。在中央政府“稳增长”的基调下,地方若为了拉抬本地经济指标而再次“保增长”,只会推高系统性风险,加剧失衡。因此,在经济战略转型过程中必须厘清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边界,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执行力。
在李克强总理将宏观调控定调为“区间管理稳预期”之后,各省区纷纷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有关会议的内容来看,几乎所有省份都提到要通过稳投资来稳增长,有些省甚至提出保增长。因此,如何贯彻宏观调控新思路,消除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便成为当务之...
从非理性繁荣向真实经济周期切换
经济非理性繁荣周期越长,相应的系统性风险就越大,转型的边际成本也就越高。即便政府动员能力再强大,其能力边界也不能被无限放大。若能通过关键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实现增长动力的根本性切换,使有效经济增长真正成为常态,则即便6%的增速也能带来远超目前的福利效应。
在今天这样的不确定世界里,保持对中国经济形势与走势的准确判断与理性预期尤显必要。
正如经济分析需要参照系与基准一样,若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与2003年与2007年的黄金周期年份相比,恐怕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按一些经济学家的判断,当前中国已经存在金融危机现象。例如,有些企业该破产没破产,有些地方融资平台早就资不抵债,...
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政府自身
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政府自身
中国经济面临的中长期性风险,根本而言,并非来自于外部的战略打压与竞争挤压,而是本属于改革力量的既得利益者拖延改革,使得既有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方式引致的系统性经济风险有可能吞噬经济发展成果。纲举才能目张,决策层唯有以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参照系,以时不我待的决心全面推进系统性改革,加快经济战略转型,才能真正突破中长期发展瓶颈。
包括决策层在内的市场主体应当十分清楚今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诸多棘手难题,且这些难题的破解无一不是系统性工程。例如,实现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早在1995年制定“九五&rdq...
尤须警惕贸易与金融围堵
从国家间的战略竞争来看, 无论是美欧推动新贸易与投资协定谈判,以及谈判进程加快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还是得到美欧默许以邻为壑色彩浓厚的“安倍经济学”,乃至国际金融资本近日试图多视角做空中国经济,既是握有机制化霸权的美国为了延长美元红利期的战略安排,也是在实体经济领域渐渐被中国抛在身后的工业化国家,有意构筑对华贸易与金融包围圈的组合动作。
在全球经济、贸易与金融格局中地位日渐显要但增长动力呈现衰减趋势的中国经济,最近再度被国际投行、信用评级机构及其它金融资本唱空或做空,动机耐人寻味。
做空中国多半是虚张声势
两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