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失衡
中美两国都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经济失衡。
在美国,消费者长期以来在美国金融体系的鼓励下,高消费、不储蓄,并大量借债买房。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美国居民储蓄率已经降到了-1%,显示美国居民消费已经超过了全部居民收入。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消费并不包括购买住房的支出,实际上美国人买房子的钱完全靠借贷。如果储蓄率不变,是无法用他们自己的收入还清贷款的。2007年,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体的美国家庭负债已经积累到13.8万亿美元,与当年GDP总额等值。恰恰是这样的“次级信贷”,被美国金融机构经过&ld...
作者文章归档:王小鲁

20世纪80年代曾任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杂志主编、研究室主任。90年代赴澳大利亚访问和学习,近年来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和多家国际学术机构的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七十余篇。两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博士论文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杰出博士论文奖。
经济改革没改完 政治改革没起步
中国改革走到哪儿了?我的看法是,经济改革没改完,政治改革没起步。
经济改革没改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现在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垄断问题和垄断性收入、资源性收入的分配问题,以及要素资本化产生的收入怎么分配的问题。30 年改革,大体上形成一个市场体制,形成了市场竞争,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完全不同于过去旧的计划体制了。但是现在开始出现了一种倒退的趋向,政府调控资源、垄断性企业控制资源的程度在不断加大。为什么会是这样?
恐怕有几个东西没解决。首先是垄断部门的问题,很多经济学家一直在说,解决垄断问题就是要放开市场、要竞争、要私有化。但我认为这个话没有说全,实际上有些部...
中国改革走到哪里了?
今天讨论改革问题,我谈谈个人判断。中国改革走到哪儿了?我的看法是,经济改革没改完,政治改革没起步。
从党的十三大以来,每一届党代会报告里都说到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但是到底怎么做,好像没有看到多少实质性的推进。
经济改革没改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现在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垄断问题,和垄断性收入、资源性收入的分配问题,以及要素资本化产生的收入怎么分配的问题。30年改革,大体上形成一个市场体制,形成了市场竞争,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完全不同于过去旧的计划体制了。但是现在开始出现了这么一种倒退的趋向,政府调控资源、垄断性企业控制资源的程度在不断加大。为什么会是这样...
消费不足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未来10年,如果中国仍维持现有的资本增长过快的经济增长方式,GDP增长将逐渐降到6.8%以下。
在10月30日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10年的中国”论坛上,中国经济现状时指出,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而资本性比率则在上升。尤其是2000-2010年,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速度非常快,从之前的62%下降至47%,与此同时,资本形成率则从35%上升至49%。过去10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是10%,但固定资产投资率增长则高达20.8%。
资本增长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形成产能过剩,且没有相应的消费需求吸收这种过剩的产...
灰色收入被夸大了吗?
灰色收入被夸大了吗?
——答罗楚亮、岳希明、李实的质疑
我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研究报告自2010年发表后,引起了不少关注和争论。其中,罗楚亮、岳希明、李实的一篇文章,对这个灰色收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质疑,认为我对灰色收入的估计结果“超出人们常识”,方法上有“比较严重的缺陷”,表示“不认可”这项研究(两文分别见中信出版社《比较》第48辑(2010)和第52辑(2011))。我对这一质疑表示欢迎,并期待学术界更多的讨论和研究。鉴于我与三位质疑者在一些基本看法上,及研究...
王小鲁: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
记者: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根据二战后拉美经济发展经历所总结的一个现象,即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后,便难以再维持高增长,失去增长动力。中国当前正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倘若不能成功跨这一阶段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您如何看待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中国当前的社会特征?
王小鲁: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原来的比较优势会发生改变,对其后来的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并非决定性的因素。而一些拉美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
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
王小鲁: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原来的比较优势会发生改变,对其后来的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并非决定性的因素。而一些拉美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来最突出的问题是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
王小鲁:垄断利润应服务于民
对话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对垄断企业的利润应该进行再分配。具体而言,资源收益、垄断收益的部分应纳入公共财政渠道,用于公共事业的发展
法治周末记者 黄希韦
5月初,垄断行业高收入再掀波澜。
先是国家电网安徽分公司被曝在合肥建豪华职工小区,随后中石化云南公司违规发放奖金达640万元的消息又不胫而走。
据报道,国家电网安徽分公司为职工建的小区位于合肥市区,共有888套房子,该小区“最普通的房子也是四室两厅”,内部销售价格仅1000多元/平方米。而中石化云南公司则自2008年至2010年,挪用党员活动经费和工会经费用于年终奖等发放(2008年的标准是...
王小鲁:政府与市场——中国模式之辩
王小鲁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在体改研究会宏观形势座谈会上的发言,2011-3-27
上午几位的发言都涉及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的确是经济学界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几位的发言中有很多观点我是同意的,但我感觉这里有一些问题被忽略了。面对我们现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靠政府或者靠国有企业来解决似乎比靠市场自发地解决更有效。但是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大的纰漏,国有企业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和妨碍公平竞争的问题。那么怎么办?另一种观点是政府越小越好,把这些问题都交给市场,让它自发地解决这些问题。哪怕市场没有解决好,也假定它比政府解决得更好。
我觉得这里可能忽...
王小鲁:通过寻租腐败换取的私有化是发展隐患
王小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成钢讲到,转型最关键的因素,一是私有制,一是民主宪政。我觉得,如果私有化指的是私有经济占经济的主要部分,从长远发展看,多数人对这两点都没有什么疑问。中国如果回避这两个因素,即使过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未来的发展也难免会面临重大的问题。
但就经济而言,私有制是不是惟一的评价标准呢?我认为,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私有化怎么推行,私有财产是通过市场竞争积累起来的,还是偷来的、抢来的,抑或通过腐败、通过寻租拿到的?其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和中国相比,俄罗斯很快实现了私有化。但上世纪90年代这个私有化过程很大部分是以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