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何亚福

1967年出生于越南,1968年随父母回中国定居。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自主生育倡导者。写过几百篇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发表于《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新周刊》、《领导者》、《人力资源》等报刊上。

一本书彻底驳倒计划生育


《人口危局》一书5月上旬上市,至今虽然只有一个月,但已被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等各大网站以及《南方都市报》、《云南信息报》、《中国经济时报》等纸质媒体进行了报道,许多网友也在各大论坛上为本书作了宣传,其中一些网友在论坛上发贴所用的题目是“一本彻底驳倒计划生育的书《人口危局》”,我觉得这个题目不错。

 

网友“老九70”为《人口危局》写了一篇书评说:

20042005年左右,我在网上偶尔看到何亚福先生有关“计划生育”的一篇文章,立即被吸引住了。说老实话,我觉得自...

Read more

同是计生受害者


同是计生受害者
 
何亚福
 
近段时间,我陆续收到一些网友发来的邮件,内容大同小异,她们说怀上了第二胎,但又不符合计生政策。一方面,她们很想把孩子生下来;另一方面,由于她们是公职人员,如果生下第二个孩子,将面临被开除公职和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处罚。她们现在的心情很矛盾,问我有没有好的办法既能生二胎,又能不受或少受处罚?例如,昨天有一位网友发邮件给我说:“我是一名公办教师,婚后育有一女,但最近发现我怀孕了,现在单位还不知道,但最终知道后,面临的下场是主动流产、被流产或被开除,我不愿放弃这个天赐的生命。我该怎么办?!怎样做才能...

Read more

处罚未婚妈妈将导致堕胎增多


6月1日《楚天金报》报道:昨日,武汉市法制网公布了《武汉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未婚生育且不能提供对方有效证明的、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生育子女的,都要按上一年度城镇(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缴纳社会抚养费。这对社会上俗称的“未婚妈妈”、“小三”来说,生育后都将面临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问题。2012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61元。
 
本文不打算谈是否应该对“小三”生育进行处罚,本文只谈谈是否应该对“未婚妈妈”进行处罚。
&nb...

Read more

改革计生政策越早越好


【何亚福按:前几天《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姜英爽就《人口危局》一书出版采访了我。今天《南方都市报》刊登了题为《改革计生政策越早越好》的采访报道。整个报道内容基本上是准确的,当然我希望标题最好是“废除计生政策越早越好”】
日期:[2013521]  版次:[AA22]  版名:[对话]  稿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首席记者 姜英爽 实习生 张嘉
    
因为超生,湛江市的英语翻译何亚福变成了一个人口学...

Read more

《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自序


  我是从何时开始致力于研究人口问题的?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起点。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计划生育”这回事,是在初中三年级。那一年是1981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我们班的化学老师那时是27岁或28岁左右,英俊潇洒,讲课也非常生动。由于这位化学老师的缘故,我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好景不长,在第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班突然换了一位化学老师,新来的化学老师讲课枯燥乏味,使我对化学的兴趣大大减弱了。我和几位同学向班主任打听原来的化学老师到哪去了?班主任皱起眉头回答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他还要生两个孩子,所以被停职了。”

...

Read more

《人口危局》一书推荐语


下面是梁中堂、叶廷芳、黄细花等十位社会贤达为《人口危局》一书写的推荐语:
 
何亚福先生的《人口危局》,是一部系统反思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杰出成果。作者长期以来通过一篇篇短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明快的语言,讲述出老百姓生儿育女与民族繁荣息息相关而又浅显的道理,是竖立在国人心目中的一面鲜艳旗帜。它将引导大家走出一个个人为设置的思想误区,帮助人们健康生活。
----梁中堂(原国家计生委专家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何亚福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维和生动的笔触在互连网上破解国人在人口问题上的一个个思想误区,已经十年。他是国人反思计划生育问题的领路人之一,他的文章...

Read more

《人口危局》一书出版


《人口危局》一书出版

 

何亚福

 

《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一书现已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中国发展出版社是一家直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央级出版社。本书初稿的书名是《中国人可以自主生育》;本书定稿后,出版社编辑说征求了发行部门和书店的意见,建议我把书名改为《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并说这个书名已经拿到了书号和CIP数据核字。

 

考虑到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在当今中国的出版环境,不是什么书名都可以申请到书号和CIP数据核字的。例如,中国发展出版社第四编辑部主任宋东坡说:“《中国航母:一本书读懂中国航母》一书之前用不...

Read more

“社会抚养费”的冰山一角


近日的三篇报道揭开了“社会抚养费”的冰山一角:
 
其一:4月25日《上饶晚报》报道:“记者从昨日下午召开的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市人口计生部门不断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全年执行计划生育非诉案件1980件,征收社会抚养费3.75亿元,查处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和富人违法生育216人。”
 
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上饶市只是江西省一个地级市,去年一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竟然达到3.75亿元。全国共有300多个地级市,如果平均每个地级市每年征收的&ldqu...

Read more

强制结扎的悲剧何时了


4月10日《新京报》报道:3月19日,湖北省通山县42岁妇女沈红霞在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做结扎手术后死亡。据沈红霞丈夫程世雄称,家属获得100万补偿金,条件是“自愿放弃责任追究”。昨日,通山县委干部阮仕林否认计生人员曾威胁沈红霞做手术,称“她完全是自愿的,没有威逼利诱”。
 
那么,沈红霞做结扎手术真的是自愿的吗?报道说:沈红霞丈夫程世雄称,村计生工作人员和县上工作人员曾经多次到他家,劝说沈红霞结扎。3月19日早上,七八名计生工作人员开两辆车到家,口头威胁沈红霞。“他们先是恐吓我妻子,说计划生育是国策,政府有任务...

Read more

粮食作为计划生育理由很荒谬


4月8日网易财经报道:“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表示,粮食安全要重视耕地因素,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每年以一千多万亩的土地递减。再一个就是人口因素,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执行,否则面临人满为患的困难。再有几个袁隆平都解决不了,因为亩产是有极限的。”
 
我认为,张玉玺以粮食问题作为实行计划生育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下面试进行分析。
 
张玉玺说:“提到粮食安全不得不提一件旧事,94年9月,美国发布了长达谁来掩护中国的文章,他认为到了21世纪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张玉玺这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