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醒龙

湖北黄冈(现团风县)人,曾客居英山。长篇小说《圣天门口》获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和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大奖。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六、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七届庄重文文学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成就奖等。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天行者》。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及《当代作家选集从书—刘醒龙卷》《中国经典乡土小说六家从书—大树还小》等。中篇小说《凤凰琴》和《秋风醉了》被改编为电影《凤凰琴》和《背靠背脸对脸》。长篇小说《爱到永远》被改编成大型舞剧《山水谣》。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芳草杂志社总编

诗歌的第二现场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必需品。将诗歌包括含在这其中,恐怕不会有太多有认同者。虽然如此,我还是要说,无论是浪漫的盛世唐朝,还是理想的“五四”时代,或者是太多识时务之俊杰的当下,诗歌元素在人的有限生涯中是极为紧要的。即便是某些片刻不离恶俗言行者,也会有借助诗意让自我性情高蹈起来的时候。“诗人在文学史中也许是伟大的,如果说诗人住在你隔壁,也许是种笑话。”洛夫的这句话,被直接表述为“隔壁的诗人是个笑话”时,因为信息传播高度发达,就连躺在青藏高原一群牦牛旁脱口吟颂出来的诗篇,也会在第一时间里广泛流传。作为诗人的车延高,正是在这种信息无孔不入的时代,以与每个人为邻居的姿态出现。

那时候,他的一些诗作...

Read more

独立来自哪里?


 任何个人都无法经历除了设身处地之外的时代,这是由生命的最基本定义所决定。正因为如此,人的最大欲望便是尽一切可能,使自身超越时代,去向远古、近代与未来。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文学最原始的起点。从欲望的共同点出发,文学也是有分野的。一种文学是用尽可能符合人性的方法,给注定要消逝的时代,留下最接近这个时代人性本质的记忆。另一种文学也在用最大可能的主观,异化她所亲密相处的一切,以图通过阅读来影响时代的精神趋向。对于当代文学来说,这两种文本的同时存在与发展,对当事人来说,其严峻性是不言而喻的。是迎风张目,分辩是非,还是掩人耳目,自欺欺人?在阅读当代文学各种文本时,最容易出现这样的感触...

Read more

长篇小说三十年:十二个人的排行榜


长篇小说三十年:十二个人的排行榜榜单揭晓

 

    为盘点三十年(1979—2009)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钟山》杂志邀约丁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治纲(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施战军(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俊(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仲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政(江苏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何言宏(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排名不分先后)等十二位...

Read more

在母亲心里流浪




去丽江,不管是何种年龄,一定要去听一位歌手的歌。即便是与音乐最无缘,也能因为他的那个令人奇怪的姓氏,而多一些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在丽江小住,因为过年,现代情感与传统情绪纠结得格外深,以至于意外得出一种与历史社会无关,纯属个人的结论:这座在文化上只配与茶马古道共存亡的小城,能够在航天时代大张旗鼓地复活,应是无限得益于那些从来不缺少才华,也从来不缺少浪迹天涯情结的知性男女。

那天下午,从客栈里出来,随心所欲地沿着小溪将自己散漫到某条小街。清汪汪的流响若有若无相伴着。水声之外,其余动静亦如此,不到近处,不用心体察,皆不会自动飘来。就这样我走进一所“音乐小屋”。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也叫《...

Read more

这是对东湖最后的悼念吗?


城市的浪漫(刘醒龙)

(这篇文章是十几年前东湖管理处托市文联的领导,要我写的,那时候的我,只担心别处的湖会“丢失”。昨天早上从重庆回来,惊闻东湖填湖风波乍起,特找出旧作,聊表心情。)

资料里说,我所居住的城市武汉有一百几十座湖泊,可是现在能统计出来的只剩下二十几座了。守着一条十万年也不用愁它会没了的长江,有得水喝有得澡洗,很多年里我们浑然不觉它存在的意义,直到九八年那场大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时,大家才突然想起湖泊的好处。可那么多的湖泊竟然不见了,连一片水洼一丝雾气也没留下。结果只好让洪水涌上街头,使汽车在浊浪中飘浮成船舶,使大街在儿童的戏水中异化为游泳场。回想起来湖泊的消失曾有一个较长的...

Read more

豪华《圣天门口》即将开机:段奕宏小宋佳面临挑战






《圣天门口》将拍段奕宏小宋佳豪华“触电”
  《圣天门口》是武汉作家刘醒龙耗时6年三易其稿完成的潜心之作,有评论家称之为“一部重构了中国20世纪历史的作品”。去年就有消息称,名导康洪雷在拍完《我的团长我的团》后,对执导《圣天门口》非常感兴趣。今年5月20日左右,这部剧即将开拍,华谊最终还是确定由擅长历史大戏的张黎执导,主演是段奕宏、黄志忠和小宋佳,片长40集。
  近日记者专访了该剧制片人吴毅。这位曾成功推出《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剧的制片人表示,《圣天门口》无论从投入还是班底,都更胜《团长》。
  段奕宏黄志忠小宋佳联袂
  《圣天门口》的剧本由金牌邹静之打造。故...

Read more

用胸膛行走的高原


(这是九八年写的一首关于青藏高原的诗,再次将其贴出来,唯表我对青海玉树最深的爱——刘醒龙)

仰望的时候

七月的阳光竟如此温馨

青稞穗上晃荡着酒的醇香

我不想醉

我真的不想醉

可谁能拦阻自天而泻的豪饮

恨不能将一湖水举成一只银杯

 

最清洁的天叫蓝天

最清洁的地叫草原

最清洁的山叫雪山

最清洁的阳光还是阳光

最清洁的月亮还是月亮

最清洁的水却不是心泪

心泪洗过湖泊才是想往

 

如果转经筒转不动一颗心

就让圣湖边的白马引领灵魂

去六字真言镶嵌的天边放牧

那些没有翅膀的飘落

不再有想象中痛苦

投入深情的水

生命更加茂盛

 

沿着口传,沿着心授

朝圣者用自己的胸膛

...

Read more

小国故事多——访问突尼斯(—)



4月26号凌晨抵达大突尼斯城,因时差原因,稍睡一会就起来,到街上行走,第一眼觉得特别的是,几分就轰轰隆隆驶过的有轨电车。

 

2在被称为突尼斯的“长安街”上,耸立着一位突尼斯智者的铜像。


3从下榻的非洲大饭店步行约十分钟,便是麦地那古城。北京外国大学阿语系的王何华教授,与我同行,且屈就,做了我的翻译。在古城的小巷里,遇上一位大部分货物是从中国义乌进来的商店伙计。事实上凌晨时分,一下飞机,当地一听到王老师会说阿语,便奔走相告:这个中国人会说我们的话。事实上王老师在中东地区待了八年,光是在约旦大使馆就当了两年领事。


4一位突尼斯人热情地领着我们爬上著名的麦地那清真寺顶上,尔...

Read more

非洲饥饿吗——访问突尼斯(二)




16四月十九日中午在突尼斯作家协会门前,一位年轻的突尼斯父亲,将我指给他女儿看。小女孩怯生生地看着我。抱起来她时,我心里其实在想着一个问题:非洲饥饿吗?


17在突尼斯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艾卜·贝克尔·本·法尔基先生的安排下,我如约去突尼斯作家协会拜访时,遇上一位来自利比亚的作家,突尼斯作家协会主席招待我们的全部东西都摆在我们面前的茶几。后来才晓得,我们正在会变时,楼下的的小院里,约二十名突尼斯作家正在聚会,争取工作的权利。


18无论是在人流如织的闹市,还是在僻静的小巷,的确如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的,绝对见不到一位要饭的。


19大突尼斯城的“长安街”叫巴黎大道,大街两旁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