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

西班牙将引领中欧“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


  11月27日至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对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对于此次在G20峰会前的出访,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先生认为,中西两国在全方位、多领域均为友好合作伙伴,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大背景下,西班牙和中国在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上拥有广泛共识,并将加快双方在拉美、中东欧、非洲等第三方市场的商业合作。 此次习近平主席十九大后首次出访欧洲,为什么首选西班牙?中西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哪些新机遇?以下为魏建国先生接受走出去智库(CGGT)专访时的发言。

  习主席将于11月27日-29日对西班牙进行国事访...

Read more

全球经济有点冷 进博会是一盆火


  11月11日,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某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实现三个公平,是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的关键”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一个国家进口量的扩大才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中国要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要做到三个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这是关键。同时也要出台更多服务企业的政策,还要继续吸引外资。

  作为2018年中国四大外交主场之一的进博会,是彰显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魏建国分享了他亲身参与进博会的经历和观察,从生动的细节中提炼观察和见地,深入剖析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

  全球经济有点冷,进博会是一盆火...

Read more

进口博览会是伟大的世纪创举


  1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21世纪一个伟大的开创性创意。

  在贸易史、经济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从没有哪一个国家独立举办过进口博览会。因为从贸易的角度出发,出口是为了更好地带动本国经济,而进口则要担当责任,要有能力、有市场、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前所未有的进口博览会,目的是什么?我想是要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所说,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

Read more

中国民营企业正处在关键转折时刻


  近期,在去杠杆和信用紧缩的大背景下,一些民营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困难。民营企业要谋发展应该怎么办?中国财富网就此专访了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

  转变发展理念才有出路

  中国财富网: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阵痛?去杠杆的措施是否应该适当放缓?

  魏建国: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刻,过去的发展和增长模式已经改变了。过去,民营企业先找到银行贷款,然后寻找市场,最后才是到生产商品。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一旦有变化,例如中美贸易摩擦这样的情况,那像这种以加工贸易为主,低效的市场需求的民营企业就容易资金链断裂,无法...

Read more

当前是中国房地产走出去的最好时机


  魏建国: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一带一路”对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我不太同意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中国的房地产在自己国内都没搞好,能出去吗?错了,我用十分钟讲一个观点。

  当前,是中国房地产走出去的最好时期。理由有五点:

  第一点,是时代的需要。大家都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开放,确实是。第一次是小平同志在深圳创立了我们的特区,让中国打开了一个窗户,通过这个窗户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是中国加入WTO,一下子中国的产品,包括纺织品向火山喷发一样,结果让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第三次改革开放是这次的&ldq...

Read more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企业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涌现出了一批“胆略型”企业家,他们大多数是通过自身的拼搏和努力取得了成功。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成功是在当时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开放不足的背景下依靠政府政策支持而取得的。他们被称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企业家。

  成功代表一个人奋斗的结果,但这些“胆略型”企业家对科技、文化、创新,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缺乏基本的了解,主要是当时那个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匮乏的年代成就了我国的“企一代”,因此也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

  党的十九大报告...

Read more

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商环境最好的国家


  编者按:

  进入新的时代,一方面新技术推动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面临各种难题,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以适应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

  对于中国而言,以中国经济的规模、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来谈经济转型、经济改革,其任务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改革进入深水期,啃的都是硬骨头,制定出统筹全局的规划迫在眉睫。依据十九大在经济问题上作出的重大系列指示,其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十九大又何以重构中国经济的逻辑?

  11月3日,在凤凰网“与世界对话”国际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

Read more

将服务贸易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抓住了全球加工制造业转移时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三至五年,中国若抓住世界服务业转移的新机遇,将可能在“世界工厂”之外,打造成为“世界办公室”, 而2012年将成为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最好时机。

  改革开放初期,低成本要素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虽然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端位置。目前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失衡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下一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是由外向转向内向,由国际市场主导转向内需市场主导,而是要实施和推进经济...

Read more

美欧债务失衡会继续 中国要冷静


  当前美欧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经济债务失衡、决策失当,下一步还会继续。面对这种形式,中国外贸政策需要保持稳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逐步的抓住机遇,经济总量也位列世界第二,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世界经济贸易环境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复杂。

  其理由是,虽然欧盟在前10月27日通过了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这是一个积极的方案,但是欧美经济在此方案出台以后,恢复增长仍然是困难的。

  欧洲债务危机加强了全球金融的不稳定性,两三年之内是走不出一个好的前景,更何况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普遍低下的民意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搞不好,欧美可能过不了这个关,即使勉强过去,欧美...

Read more

不了解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瓶颈


  第一,当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理由是:

  1、对企业来说,我们企业所受的几大重负,包括汇率、人民币的升值压力,面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企业进口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市场的不确定,都可以通过我们企业“走出去”解决。这是对企业来说。

  2、对政府来说,我们正在考虑如何用我们3.2万亿美元外汇进行处理,有的同志说要买矿山,有的同志说要加大一些国家主权债务的购买,有的还说要并购一些企业。我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支持我们,包括一大批中小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用资金支持他们走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