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屠晓光

回味激情燃烧的岁月
12月26日,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也是我的两位朋友和以前的老同事——《IT经理世界》的两任总编辑王超先生和郭晋华女士——的生日。
昨天,2008年的12月26日,《IT经理世界》的初创团队的部分成员王超、邵先华、曲晓东、郭晋华、张鹏、孙俪,和计算机世界出版集团的陈梅总裁、《微电脑世界》原总编黄盛萍女士、《IT经理世界》现在的经营负责人牛卉女士,加上我聚会在中关村苏浙汇,以两位总编辑的生日为由头聚会在一起,搞了一次神仙会。
&...
咖啡的玄想——写给还没有得到自由的月亮
还有什么不能“山寨”
“山寨”在中国不是新事物和新现象,却肯定是老词汇具有的新语义和新文化中的一种新主张。“山寨文化”是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文化现象。眼下,对于“山寨文化”的关注,已经成为很多思想者的一个课题,而我也不由得开始关注这个文化现象所能带给世人的启示。
首先,对于山寨文化的分析,重要的不是做伦理判断,而是应该做趋势引导;不应该是对概念的批判,而是对概念成长的环境进行评价,并提出理性的建议。在当前,网络传播使得舆论环境日益民主,没...
想起麦克卢汉
三十年前,媒介文化的首创者、信息时代的先知麦克卢汉先生因为《理解媒介》一书的发行而一举成名。他的很多思想已经成为现今的传播学者最熟悉的内容。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电子媒介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从部落到非部落再到部落、冷媒介热媒介……有很多观点已经被现实所证实。
但麦克卢汉即使有最卓越的智慧也不会预见到,互联网是如何挑战了他的预言,并开始挑战他的理论的内核。
《理解媒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这本书的副题里,叫做“论人的延伸”。麦克...
从“第三种力量”说起
奥巴马在他的自传《无畏的希望》中写到:“……对于那些担心自己议员席位不保的政客来说,牵制他的还有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决定政治辩论的性质,规定哪些事情他能做,哪些事情他不能做,哪些立场他能坚持,哪些立场他不能坚持。四五十年前,这股力量是党派机构:大城市的政治领袖、进行政治交易者、华盛顿的政治掮客,他们的一个电话就能决定你事业的沉浮。现在,这股力量是媒体。”
如今,深懂传媒操控之道的奥巴马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他继续利用其可以引领传媒的天然优势&mdas...
“新闻学”抑或“传播学”?
读清华大学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的专著《转型中的新闻学》,被他的一个观点所深深的吸引,并引发我的很多思考。在“复兴新闻学教育”一章中李希光教授说:“不幸的是,媒体的商业化和新闻传播学教育正在掉进传播学的理论陷阱里,或者掉进以金钱为目的的‘新闻策划’或‘媒体策划’的陷阱里,二者都走进了一个远离新闻学真谛的真空世界里。”
在李希光教授的整个著作里弥漫着对复兴新闻学,并提醒人们警惕传播学对新闻学的侵害的浓烈的情感气息。传播学和新...
3G来了,别闲着
日前,和新浪网的总编辑陈彤先生、澳信传媒(下辖IT168、PCPOP、AUTOHOME和 CHE168)CEO王超先生,与两位电信产业人士聚谈,聊到火热异常的3G及其对互联网应用的影响。有个观点是,国际上领先的3G应用,比较成熟和带来较大投资回报的业务是数据接入服务,简单的说也就是通过传统终端,比如笔记本,提供的3G无线接入服务。3G无线笔记本也许会成为一个个人信息处理的强终端。
现在的很多行业,尤其是IT、金融、教育、政府……等行业的从业者,许多人都是一本(笔记本)一机(手机)一车的...
回望北川
(望乡台上望北川)
(废城北川)
随华硕志愿团去四川地震灾区归来几天,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觉得自己的心好沉重,搞得自己无力起笔。四天行程的每一幕总像演电影一样在我的脑子里回放,每回想到那些令自己心灵震撼的场景,都会有种说不出的伤感和悸动。
我想我可能会用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这次行程带给我的东西,用很多的文字来表述我复杂的心情,也会用很多的行动去化解那种解不开的心结。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开始写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