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杉

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主要工作是写字说事儿,就是经济金融那点事儿。

新医改并不能“包治百病”


4月6日,即“世界卫生日”的前一天,备受全民关注的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由国务院授权新华社播发的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由此,一个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将会逐步建立。

新医改方案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则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架构。

新方案提出将分两步落实医疗卫生...

Read more

数据背后的经济隐忧


对于经济决策而言,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3月份的经济表现更能说明中国经济的现状。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3月的GDP及相关经济数据。由于此前经济学家们纷纷预测,今年一季度经济可能见底,因而6.1%的GDP增速并不出人意料。这个增速是中国有季度统计以来,最低的GDP季度增速。

不过,对比此前的悲观预期,官方给出的评价是“比预想的要好”。

数据的乐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企稳,企业利润增速在3月份有所上升。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剔除物价因素后,平稳增长。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3个百分点,高于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再有,3月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

Read more

熊市反弹如蹦极 本轮游戏结束


我在年初写过一篇关于股市的评论,题目是“中国股市或许锅型反转”,主要观点就是股市今年只会反弹,并在底部呈现箱型走势,而市场反转则要在经济真正企稳之后才可期望,而这个时间,至少得到明年上半年。

上证指数在去年11月创出1664点低点后,开始反弹,并在本周达到2579点的高位。而市场在创出高点后,出现放量下跌,这意味着这一轮的反弹或将结束。

就像上涨一样,股市下调也要有借口。这次的借口是主板市场将会重开新股发行(IPO)。在我看来,IPO仅仅是借口,调整的真正原因在于,股市上涨已经严重偏离了基本面。或者说,中国股市太贵了,一季度的故事也该收尾了。

本轮股市反弹的特点是...

Read more

“猪流感”会不会拱倒世界经济


   脆弱的世界经济会不会被“猪流感”拱倒,成为一个问题。

 “猪流感”尽管尚没有在全球爆发,但扩散的迹象已见。由于墨西哥是一个旅游大国,因而不排除随着游客的回国而将病毒带到其它国家。据媒体报道,现在已有一些国家出现被“猪流感”感染的病例。

随着一季度经济指标的公布,对金融危机见底的言论也开始出现,但“猪流感”的出现,有可能让这种乐观情绪随风而逝。

未来疫情情况,还要看各国防范措施能否有效。如果疫情扩散,世界经济将遭受重大打击,实体经济衰退会有所加速。

首先,墨西...

Read more

“亚洲制造”难以发展到“亚洲服务”


香港前证监会主席沈联涛先生给《财经》杂志写过一篇专栏文章,题目叫“从亚洲制造到亚洲服务”。

沈联涛先生认为,亚洲制造导致了亚洲地区的资源消耗和高污染,而通过出口而积累的美元资产,实际是随时可能贬值的纸片。他同时表示,不能简单从“亚洲制造”转移到“亚洲消费”,也就是说,扩大内需的经济模式并不足取。他建议,亚洲应该发展服务业,首先是为亚洲经济体自身提供服务,然后也可以输出服务。

不错,沈先生的看法符合亚洲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发达国家的GDP构成看,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已经达到七成左右。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亚洲的明天。

不...

Read more

经济复苏没那么简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周一在北京搞了一场商业演讲,题目是“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机遇”。

由于是商业机构组织,克鲁格曼的演讲题目不免带有感情色彩,毕竟投资者对全球复苏期待已久,更对机遇有所祈盼。

不过,克鲁格曼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尽管他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在9月触底,他并不感到惊讶,但他对全球经济复苏的结论则显悲观。

克鲁格曼是著名的国际经济学者,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历史有着深刻认识。他认为,历史上,日本经济走出“失落的十年“,以及亚洲走出1997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依靠的都是出口。而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复杂,而美国尚在”去杠杆化&ldq...

Read more

世界经济靠什么复苏


    时下,对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日渐升温。不过,世界经济的严峻现实,并不会随着气温和信心的提升而有所改变。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读书,学习过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史,最后留到脑子里的其实就是一句话,大意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科技进步。

    这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做的判断。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受到抑制。这种说法,无疑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如果以现代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其实就是...

Read more

与朝鲜外交官打交道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让人唏嘘不已,而朝鲜此时进行了第二次核爆更让人揪心。
    各自内部的政治经济原因,核问题,让朝韩两国紧张局势升级,东亚地区难以平静。
    朝鲜半岛未来如何,不仅关系两国关系,也涉及中国和东北亚,甚至包括美国和俄国的战略利益。半岛局势关乎大国的角力与邻国的安全。下一步如何走棋,考验各国大智慧。
    我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大概是1983年,一个美国国务院前官员去南开演讲,主题就是东北亚安全战略问题。说到朝鲜半岛问题,他认为维持现状,符合中美...

Read more

中国经济“杠杆化”的后果


    经济复苏迹象让市场出现些许信心,但信贷刺激导致的中国经济“杠杆化”,也给未来增长带来隐忧。
   据报道,5月新增贷款规模将保持在6000亿元左右,预计二季度银行业整体新增贷款保持在1.5万亿元-1.8万亿元之间。如此算来,上半年新增贷款将在6万亿元左右。接下来的月份,即便按照四、五月份已经降下来的贷款增速发放贷款,全年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有可能达到经济高涨年份2007年新增信贷规模的近3倍左右。
   从政策上讲,中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已经转变为信贷刺激政策。
   数据是政策的体现,而政策本...

Read more

盖特纳的“保票”要打几折


美国财长盖特纳的北京之行,在中国财经界掀起了一股旋风。没有了前任财长保尔森那种商人的精明,技术官僚型的盖特纳似乎更给中国人以安全感。

盖特纳在中国的亮相颇具人情味,以在他曾经学习过的北京大学的演讲,开始了他的北京之旅。《财经》记者张竑在听完盖特纳演讲之后,对他的评价是“这位技术型官员没有太多政客的巧言令色,笑容甚至有些羞涩”。

的确,盖特纳以他“羞涩笑容”对中国表示了友好,一如他在北大演讲的主题“美中两国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加强合作”。

给人以“安全感”的盖特纳是否真的给中国带来了&ldqu...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