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部位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它的斜对面是军委办公大楼。
一个政府部门,一个军队机关,二者虽无直接关系,但两座楼的距离之近,不禁让人有所联想。中国铁路自成一体,号称“铁老大”,长期公检法医院学校俱全,而且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铁路有点像军队。
铁道部往南是羊坊店,北京铁路局宿舍,我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的亲戚家玩。宿舍区有医院,有俱乐部,房子在当年也不错,只是早年的铁路干部没有现在那么牛。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的小表舅要去长沙上大学,他的父亲,北京铁路局的离休干部,带着他去车站排队买火车票。老头的举动曾经让...
作者文章归档:刘杉

“猪政策”与涨价逻辑
CPI是什么?消费价格指数,英文是Consumer Price Index。不过中国CPI还有另外一个叫法“中国猪指数”,China Pig Index。
这是因为猪对中国CPI影响太大,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对猪尊敬有加。在CPI样本构成里,食品所占比重较大,其中猪肉价格变化对食品乃至整体物价水平影响最为显著。
最新数据显示, 6月CPI同比上涨6.4%,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至少在未来几个月,CPI都会是猪指数,猪对价格的影响力都会存在。
猪肉价格为什么上涨呢?其中有猪周期因素影响,此外还...
谁是造成这轮中国通货膨胀的决策人?
周三是中国新闻人忙碌的一天,虽没有传说中的大事发生,但等来了中国央行加息的新闻。当日下午,央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25个基点,这是2010年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以来,中国央行第四次加息。
央行加息已在市场预期之中,但时间窗口显得唐突。这一方面让新闻人终有新闻可做,另一方面也让市场有点意外感觉。
虽然有金融机构经济学家事后说自己预测相当精准,连续十几次准确预测央行加息,云云,这让严肃报道之外多了一点八卦话题。其实证券市场有一个特点,分析师一向都是说自己预测对了什么,从不承认自己说错了什么。好在市场都是健忘的,人们记不住昨天的事情,只记住今天正在发生什么。媒体上分析师的语言...
货币政策缺乏专业主义精神
周三是中国新闻人忙碌的一天,虽没有传说中的大事发生,但等来了中国央行加息的新闻。当日下午,央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25个基点,这是2010年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以来,中国央行第四次加息。
央行加息已在市场预期之中,但时间窗口显得唐突。这一方面让新闻人终有新闻可做,另一方面也让市场有点意外感觉。
虽然有金融机构经济学家事后说自己预测相当精准,连续十几次准确预测央行加息,云云,这让严肃报道之外多了一点八卦话题。其实证券市场有一个特点,分析师一向都是说自己预测对了什么,从不承认自己说错了什么。好在市场都是健忘的,人们记不住昨天的事情,只记住今天正在发生什么。媒体上分析师的语言...
珍惜个税调整的民主所得
6月30日是上半年最后一天。这一天过后,就是下半年,让人感觉时间如白驹过缝。
今年的6月30日不同寻常。这一天,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开通。这一天,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遵循民意修改了个税修正案。而再过一天,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按照中国政治习俗,京沪高铁是向中国共产党生日献礼,而提高个税起征点,则是人民要感谢党了。不过,对于政权的长治久安而言,在个税调整方面的民主进步其实才是中共生日最好的一份礼物。华歌劲舞,是对历史的赞美,顺应潮流和制度创新,才是未来的生存哲学。
此次个税调整,无论是提高起征点,还是下调第一级税率,都是在民意基础上做出的。虽...
企业债难解保障房之困
北京是首都,因交通拥挤,被戏称为“首堵”北京。到了雨季,交通拥堵状况往往会因排水不畅而加剧。6月23日那场暴雨,凸显了北京地下排水系统的落后。北京成为“首堵”实至名归,不仅堵在路上,也堵在地下。
比起大搞城市形象建设,市政当局往往忽略地下排水工程改造,这是因为众多官员的为政之道就是不做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脸上贴金的事往往趋之若鹜,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常常乏人问津,这在下水道问题上尤为突出。同样,备受中央政府和民众关注的保障房建设,地方政府也因无利可图而拖延工期,建设进程犹如北京下水道般不畅。
截至5月底,全国保障房实际开...
中国经济:快增长or慢增长
中国有句俗语,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有句话叫“近水楼台先得月”。两句话按照同一个意思理解就是,干哪行,吃哪行。不久前大旱,洞庭湖几近干涸,这让靠水为生的渔民一度面临窘境。而国家统计局一向被认为是“清水衙门”,却被舆论怀疑有人“靠水吃水”,干着“卖数据”营生。
由于统计数据对股票市场影响巨大,谁若提前获取数据,谁就可以取得巨额利益。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常常“准确”预报消费价格指数CPI,这让社会舆论不免怀疑统计数据被提前泄露。据说在舆论压力下,国家统计局已经着手清理“内鬼”。
到底是否有统计官员卖数据,尚无定论,但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分析师打听数据的实情。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有市...
房价调控目标变为涨价目标的三大逻辑
地方政府出台的房价调控目标,基本变成了房价上涨目标。
那么房价调控目标何以最终落实为涨价目标?这其中贯穿了三大逻辑。
其一,市场的逻辑。
我们知道,决定住房均衡价格的表面因素是供求关系,而真正影响需求和供给背后的因素复杂。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包括货币、信贷、税收、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期等。影响厂商提供住房供给的因素包括土地供给、信贷和税收政策等。
短时间内,住房供需矛盾难以缓解。就供给方面看,虽然政府意在大幅增加保障房供应,以解决住房长期供给不足问题,但保障房建设需假以时日,而短期内,由于政府在土地供给方面偏向保障房,商品房用地比重下降,再加上开发贷款也因调控受到抑制,这必然减少商品房...
股市两大忽悠:万点论与黄金十年
不久前去深圳参加一个专业会议,期间与几位投资界老总聊起今年股市走势,听到的基本都是看好言论。无论是基金公司老总,还是券商研究所所长,都认为今年股市会有好收成。
他们的理由也比较简单,其中两个理由最为值得关注。其一,价格便宜。这主要指大盘蓝筹股价格低,其中银行地产股价基本都在10倍市盈率之下,为历史最低点。因此,大盘蓝筹股具备较好投资机会。其二,房地产调控可能导致房市投资资金转入股市,股市会产生财富效应,吸引更多资金加入。
听起来这话不无道理,或许今年会产生一波大盘蓝筹股行情。不过,我还是想扮个乌鸦嘴,说点不中听的话。今年行情未必如大家所愿,看似颇有道理的两个理由,如果换个角度思考,会得出...
日本会不会“晃”为二流国家
日本不会停止摇晃。
新华网报道说,4月1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题为《地球物理学家敦促日本保持“长期戒备”》的文章。文章称,美国和日本科学家最新计算结论认为,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啸可能使日本海沟断裂块上的断层所受压力增大。美国科学家斯坦说:“很可能要到10年以后,这一系列余震才能结束。东京的座右铭应当是‘长期戒备’,任何人都不应认为风险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后结束。”
而就在北京时间14日14时08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又发生了里氏6.0级地震。
日本会不会摇晃十年,还是未知数。但日本经济在此次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一系列灾难冲击下遭受了巨大打击,这让国际经济界对日本经济未来走势产生诸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