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范巧

范巧(1983- ),重庆忠县人,经济学博士,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美国Texas Tech University访问学者(公派)、中国人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资助);曾任重庆科技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重庆市社科联研究室副主任(挂职)等;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4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量经济研究》《Applied Mathematics and Nonlinear Sciences》等期刊发表CSSCI、SSCI等论文50余篇。

社会兼职:重庆市社科联第五届常委(2022-2025);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2025);连享会“空间计量经济学”系列专题课程主讲嘉宾;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商务委评标专家、重庆市科技局入库专家、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

三峡库区现行渡口运行模式评析:缺陷及改进


  伴随三峡库区水位提高到156米,原长江支流水位相应提高,淹没了部分沿江乡镇原有的道路和桥梁,给群众出行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重庆市各区县政府采取设立渡口的模式,其具体做法包括:设立渡口,购置渡船及相应救生灭火设备,在渡口点修建台阶和道路;渡口航线固定,主要以航线较短的对河为主;选聘当地渔民(或农民)为渡工,按月支付工资;渡工每两小时一渡,逢雨雪雾天气禁渡;渡口由交通局渡口管理所统一管理,群众对渡工的消极怠工行为有投诉的权利。

  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无可厚非。然而,这一制度设计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群众出行方便程度不高。渡口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方便群众出行,...

Read more

“行政区经济”问题及其改革探索:一个综述


  国外学术界对“行政区经济”问题的关注始于Frederick K. Morris (1929)对区域政治经济的关注。之后,Felix David(1970),Irene Rubin(1987),Audrey Donnithorne( 1995 ), T homas Plyous ( 1996 ), Shang − Jin Wei & Jeffrey A. Frankel ( 1996 ),Gordon Macleod &Mark Goodwin (1999), J. Agnew(2000)等人对分别从区域政治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

Read more

保税港区的政策优惠及主要功能研究:基于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比较的视角


     本文的主要任务在于理清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及其各自的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保税港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政策和功能上的不同,同时,分析保税港区相对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享受的独特政策和独特功能。

  1. 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受的优惠政策及对比分析

  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海关对各种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相关批复上,尤以相关管理规定为甚。接下来,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入手分析国家对各种海关监管区域实施的特殊政策。归结起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相关管理规定主要包...

Read more

保税港区建设的未来方向:综合自由贸易港区模式


  基于国际自由贸易发展的视角,自由贸易区模式值得深入探索与研究。为了搞清楚自由贸易区模式的基本运行及建设经验教训,我们有必要首先搞清楚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定义。从现有的界定和相关的学术探索来看,对自由贸易区的界定并不具备完备统一的基本标准。王烨(2005)及张世坤(2005)均曾对众多相关概念做出了一定梳理,他们基于《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1984年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报告》、美国关税委员会以及 等对自由贸易区概念界定,并结合《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的相关界定,指出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国家间自由贸易区和国家内自由贸易区。其中国家间自由贸易区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

Read more

保税港区的渊源及发展历程研究:基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模式变迁的视角


  我国的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贸易展示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作为中国特色自由港,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及与国际惯例最接近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近年来,国务院已批准设立了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等保税港区。这些保税港区以其优越的区位和开放的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港口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探索保税港区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对我们了解和建设保税港区意义重大。本文认为,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模式变迁的视角来看,保税港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保税区/跨境工业区&...

Read more

中国新城镇发展模式的比较:基于产业园区新城、大学城及政府新城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尤其体现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新城镇发展的突飞猛进。归结起来,中国新城镇的发展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产业园区新城,一是大学城。

产业园区新城主要是以产业园区为主体构建的新城镇。产业园区主要包括工业园、高新科技产业园等诸多模式。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国产业园区从无到有,发展迅猛。截至2007年底,全国规划建设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已经达到了54个,园区营业总收入达到54925.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715.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4376.9亿元,实现净利...

Read more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嬗变及展望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基本上遵从重工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均衡性质。但由于忽视各区域自身的发展优势,导致区域经济活力不足、效率低下和整体发展速度迟缓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战略。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由非均衡发展战略到协调发展战略,再到统筹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是“六五”到“七五”时期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对改革开放之前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在综合考察当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