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申音

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社会化媒体营销探路人。《创业家》杂志联合创始人,前执行主编。曾服务于《中国青年报》、《环球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等多家知名媒体,现为《周末画报》、《南都周刊》等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并担任央视《对话》、《赢在中国》、《创新无限》、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等电视栏目的特约策划。
长期研究国内外创新商业模式,关注中国企业成长和风险投资,与许多国内年轻一代创业家、VC投资人有密切交流。

“船长”都是天生的?


    他,36岁,葡萄牙人。一个身材矮小的没落贵族,历经十年磨砺的军官、水手,在征战印度时落下了一条瘸腿。因为性格孤僻内向,甚至无法给自己谋到一份体面的差事。祖国的君主没有耐心听取其远航计划,他只能跑到西班牙去兜售梦想。这个人叫麦哲伦。

  他,23岁,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一个腼腆羞涩内心却极不安分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天资聪颖,好胜的高中击剑队长,一流的电脑黑客。他做了好几个颇受欢迎的网站,帮助性饥渴的大学生,却因为破坏校规而遭到留校察看的处分。这个人叫马克·扎克伯格。

  这两个人是我最近正在读的两本传记《麦哲伦传》和《Facebook...

Read more

美国没有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


时光倒流 20 年。
  
那是 1989,柏林墙倒塌的时刻。整个世界都在关心着冷战的终结、民主的胜利、意识形态的巨变。但有两个家伙根本不关心政治。
  
一个是 34 岁的史蒂夫·乔布斯,这位「硅谷金童」的人生正处于低谷。在被自己参与缔造的苹果电脑公司赶出来后,他为了复仇创办的 NeXT 和低价买下的 Pixar 都处于入不敷出、岌岌可危的境地。这位昔日全美最富有的人之一(远远超过那时的比尔·盖茨),私人财产只剩下 2500 万美元。
  
而另一个是 27 岁的史玉柱。刚刚硕士毕...

Read more

可疑的成功


  对于创业者而言,失败当然最可怕,等而次之的就是平庸。而“可疑的成功”是造就平庸公司的头号元凶

  两个月前,我在Alexa官网(一个相对权威的第三方流量监测站)上查了查kaixin001.com最近6个月的情况,发现无论是网站流量,还是用户量、页面访问量、日均PV等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Google Trends的曲线几乎一致。又持续跟踪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雪球似乎陷入了泥泞之中,它不仅不再滚大,速度也变得越来越慢。

  开心网到底怎么啦?要知道它效仿的国外榜样Facebook已经突破了5亿用户,可还在高歌猛进。

  我曾在自己的微博(ht...

Read more

ITAT:违背常识的代价


  关于ITAT,最新的消息是去年6月底的重组,但至今尚未知后续结果。即便重组成功,ITAT也几乎已经被外界所淡忘,它的意义仅存于一个可以告诫后来者以避免重蹈覆辙的样本,被人咀嚼。因为,从快速扩张、风投资金注入,到上市聆讯未通过……发生在ITAT身上的一系列故事曲折生动,完全可以作为MBA商业案例教材。

  再提ITAT,也出于此种缘由。

  粉碎了零售业的常识

  2008年初,ITAT攀上发展顶峰。当时ITAT自称“销售额近40亿元,店面近千家”,这也让它登上胡润零售榜第三名,仅次于国美和苏宁,但也正是这一年,IT...

Read more

世界的,为什么不是中国的


  导读: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需要有法律的制约,有契约精神、信用体系,有很多原则性的东西,在中国并不是没有,但是在这之外,更多依靠的是潜规则。

  百思买撤离了,eBay退出了,DHL也撑不住了……这些全球顶尖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集体遭遇,虽有各种战略和管理上的失误,但在其他国家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为何单单在中国遇到的困难更大更特殊呢?这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关键,再不反思,中国商业环境将会在一个没有底线的深渊里越坠越深。

  中国其实是一个商业天性很强的国家,比如说一战以后,北洋军阀混战那段时间,虽然只有一个很小的空隙,商业依然能发展很快。再比如,历史上的...

Read more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互联网:精英与草根


  有两个朋友。

  L的公司在上海,大半时间跑广东。他是华南某所不太知名的大学毕业的,小眼睛质朴男,多年以前还是个文学青年。哥们做手机网游的,我见他使过好几款手机, 但最贵的一个也不过1千多块钱。比起什么Web2.0、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他更关心珠三角的几千万农民工和城市边缘的大学生“蚁族”,怎么关心?在东莞的 夜宵摊上跟他们拼啤酒,在富士康厂区外网吧里刷夜,跟靠做他们生意开上宝马的便利店老板扯淡……

  W猫在北京中关村。他从小就是个脑袋很大眼睛发亮的天才少年,数理化成绩很好,逻辑思维超强,英文和中文一般流利。在首都某著名...

Read more

谁是商业模式他妈


  异化:创业者指望能弄到一本商业模式的葵花宝典,然后一统武林。殊不知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但天阉所创神功,不是人人都可以学的;即使自宫,也未必成功。

  常识:先有商业实践,后有成熟模式。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和做减法的过程,一个从概念模糊到理念清晰的过程,一个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竞争性的市场,掌握一种你最顺手的方式来获取最大化利润的过程。

  所谓商业模式,按照流行的学院派说法,是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那么,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就是所有交易发生的基础。

  常识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正经历过创业全过程的人,一定知道创业最痛苦的前三步:如何绞尽脑汁想出...

Read more

关于QQ圈子的胡思乱想


  1,人类社会是从“黑暗森林”时代发端的,《三体II》里说得很明白,生存是第一目的。我们无法判定一个陌生人对我们是善是恶,我们也无法判定对方能否判定我们是善是恶。谁也无法预测对方行为。所以,隐藏自己观察别人是第一需求,猜疑链因为距离和沟通的鸿沟而产生。

  人类的互相信赖,仅仅存在于拥有同一血缘、同一生长背景、同一语言的社群中。但是,自然给我们人类的大脑,只能让我们维系150个左右的好友。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有好友慢慢地被淡忘。社交之所以是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就是为了消除生存恐惧减少互相猜疑。

  2,“档案时代”才是最可怕...

Read more

ITAT违背常识代价:换来重组的未知命运


  关于ITAT,最新的消息是今年6月底的重组,但至今尚未知后续结果。即便重组成功,ITAT也几乎已经被外界所淡忘,它的意义仅存于一个可以告诫后来者以避免重蹈覆辙的样本,被人咀嚼。因为,从快速扩张、风投资金注入,到上市聆讯未通过……发生在ITAT身上的一系列故事曲折生动,完全可以作为MBA商业案例教材。

  再提ITAT,也出于此种缘由。

  粉碎了零售业的常识

  2008年初,ITAT攀上发展顶峰。当时ITAT自称“销售额近40亿元,店面近千家”,这也让它登上胡润零售榜第三名,仅次于国美和苏宁,但也正是这一年,IT...

Read more

倒下去与爬起来


  在这轮经济周期的尾声来做这个策划会遇到一个尴尬,这些“失败”的企业不够新,案例都是发生在近几年间的事情,也不够久远,久远到可以总结陈词。但此刻做更有它的价值,就像那个古老的龟兔赛跑故事一样,总有人不断提起,因为老有兔子犯同样的错误。

  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至今,企业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IP0受阻、中概股疲软、VC的钱不好拿了,连全球偶像乔布斯也走了,在这个光明与黑暗交际的时刻,大家都非常迷茫。聪明的企业擅于从失败者身上去学习,聪明的企业家也会从曾经的失败中东山再起。我很想问王兴,这个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的创始人在失败中学到了什么?想问陈一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