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理财

吴理财,1970年2月生,安徽省潜山县人。199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系农村社会学专业。毕业后分配至家乡农村基层政府工作,曾任乡人民大会副主席。1996年底调到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1999年成立安徽省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研究实验中心,在该中心工作,2001年9月调至本院乡镇研究所。主要从事乡村政治、社会发展研究。先后2次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并主持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工作。曾荣获1997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软科学三等奖,安徽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底调至华中师范大学,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研究。自1997年以来,先后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社会》、《天津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经济评论》、《福建论坛》、《学习与探索》、《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当代中国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欢迎访问个人网站:3nong.blogchina.com

乡村文化的“丛林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农村文化发展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农村公共文化滞后于农村私性文化的发展。对于农村文化发展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并无异议,但是对于农村公共文化落后于农村私性文化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乡村伦理道德衰败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取得了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原本依靠强制性集体生产和意识形态教育维持的农村集体主义逐渐消解;尤其是解除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的樊篱以后,农民开始离开土地大规模进城务工,城市成为他们工作的主要场所。农民逐渐从原有的家庭、亲缘、社区的权力下解放了出来。恰如阎云翔所言,“集体化终结、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