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恒鹏

朱恒鹏,教育经历:1999  .7――2001.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1996.9――1999.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  .9――1996.7,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系,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9――1991.7,  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2006.7  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代西方理论经济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卫生经济学;1999.7――2006.7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1991.7――1994.8,莱钢集团公司,助理工程师。学术专著,专著:《前沿思索:中国经济非均衡分析》(专著,获胡绳全国青年学者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国际经济学》(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9月。译著:《管理经济学导论》(译著),首都经济贸

免费的午餐


  免费的午餐

  ——关于医疗改革的虚拟对话之一

  朋友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板。朋友很能干,企业效益很好,员工福利也很不错。知道我是研究企业问题的,闲来喜欢和我聊聊他的企业,聊聊他遇到的问题。零零散散地就有了以下对话。

  一、         花谁的钱?为谁办事?这是个问题

  数年前,朋友曾和我聊起过公司里一件让他烦心的事:职工宿舍的水电费年年超支。

  “当年公司初建时修建了大批职工宿舍,一直以来的做法是职工宿舍的所有水电费由公司全部承...

Read more

破除以药养医需要医疗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药价虚高只不过是以药养医体制的外在症状或者说必然结果。以药养医是因,药价虚高是果,只有消除“因”才能消除“果”,希望通过消除“果”来解决“因”,最终什么也解决不了。

  换言之,消除了以药养医体制,才能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导致“以药养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人为压低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其不得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持运营。而回扣和(隐形)返利的泛滥,则根源于政府对医院药品购销的加价率管制。
...

Read more

医改路径选择,以充分竞争为取向


  从2012年开始,中国确定了公立医院改革的第一任务,就是破除以药养医。而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医院的门诊向社区、基层分流。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问题,在于优质医疗资源乃至患者都过度地向三级医院集中,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所有这些都指向现行医疗体制失衡的问题,因此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还将是今后医改工作的重点。

      最大问题不在政府投入不足

      对中国的医改大家有切身感受应该说是这几年的声音比较响。实际上我们的医改从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在做,当然那时没有太具体的医改方案。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企改...

Read more

医改大胆往前走


  医疗体制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兼容互补。因此,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选择,必须和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匹配。

  19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决定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逆转的。2000年以来,医疗卫生领域的诸多问题不是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不系统、不配套、不彻底的结果,是仍保留下来的旧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新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不协调的表现。其解决思路不是回归计划体制,而是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推动。

  医改:行百里者半九十

  1990年代由两江实验开始...

Read more

可惜了,高州医院


  央视焦点访谈1月11日播出的《药单背后的秘密》,曝光广东省高州人民医院药品回扣内幕,再次将公立医院医生收受药品回扣问题暴露在观众面前,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然而客观事实是,在管制医院购销加价率、禁止医院二次议价等政策下,药品在医院的零售价达到出厂价数倍乃至数十倍、以及医生收受回扣的现象在全国所有地区、绝大多数医院业已长期普遍存在,和其他地区、其他医院相比,央视这次报道的内容毫无特殊之处。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闻,而是被媒体报道了五六年的老生常谈了。近几年,我数次和一些专门报道医改的记者说过:把药价虚高归咎于回扣,归咎于医生和院长品德,往轻说是根本没有找对原因,往重说是在转嫁矛盾。我同时说过,...

Read more

付费方式改革如何才能成功?


  2012年的医改政策,把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付费机制改革的确非常重要。在全民医保体制下,医疗付费方式事实上就是医疗服务的定价机制,当然也是针对医疗机构及医生的经济激励机制。“新医改”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否理顺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激励机制,实现医疗机构及医生和患者利益的“激励相容”,使医疗机构及医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最大化地实现患者利益。

  但是,仅靠医保付费机制改革,医改不可能成功。没有医疗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相配套,医保付费机制改革不可能成功。本文以门诊按人头付费和门诊服务供给体系为例说明这一点。

  新...

Read more

“放”与“管” 预防公立医院垄断


  从浙江遂昌、桐乡等六县市开始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向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很温和的一步。公立医院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程。

  公立医院当前的一个显著体制弊病是“以药补医”,即卖药收益成为医院和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通俗讲就是医院和医生主要靠卖药赚钱来养活自己。“以药补医”在公立医院药品购销和处方行为上主要有以下体现:(1)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很高,全国平均在45%左右,从能够找到的资料看是世界上药占比最高的国家;尽管医疗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只有4.7%左右,在同等发展水平国家中属...

Read more

“问诊”医患悲剧链


  同仁血案不久,又爆哈医大一院惨案,不过二十天,人们还没有从3·23一案中沉静下来,北大人民医院又出伤医案件。

  接二连三的杀医伤医事件,促使我们不得不深思,医患冲突为何激化到如此程度?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由农耕社会向城市化工业化转型,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人口流动性急剧加大,传统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瓦解,新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不管是传统的农耕社会,还是高度行政管控下的计划经济时代,医患之间,不管是过去的患者和传统中医之间,还是计划时代农民和赤脚医生之间、职工和单位卫生室医生之间,都是一种长期关系,因此大家都是在一个熟人社会中生活和活...

Read more

取消药品加成不会改变二三级医院药品购销行为


  近来很多人都问我同一个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实施零差价),会对县级医院(及三级医院)产生什么影响?会消除药价虚高、大处方现象吗?这样做会消除‘以药补医’现象吗?会对药品流通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我的回答很简单:“不会!”

  说的更具体一些:“仅仅是取消药品加成,哪怕再辅之以收支两条线制度,不会改变二三级医院现行药品购销模式,不会改变医生现行处方模式,也不会对药品流通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每次这样回答,立刻就遇到第二个问题:“为什么?”
...

Read more

管制的后果——禁止“二次议价”


  为维护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的严肃性,相关政府部门明确规定,政府集中招标后,公立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中标价采购药品,禁止地方行政部门和公立医院“二次议价”。

  一个不得不指出的事实是,省级集中招标提高了制药企业的价格维持能力,即单个药品供货商维持药品高价的能力,也提高了药企形成“价格联盟”的能力,即多个药品供货商共同维持药品高价的能力。禁止“二次议价”进一步提高了制药企业的这一能力。这一点对于外资药企尤为明显,外资药企特别反感地方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二次议价行为,也极为反感国内一些药品配送商的窜货行为,强烈支持政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