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骆新

做为一名新闻评论员,“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几乎使骆新的语言,总会遭来诸多的争议。每周一到周五,骆新都会在东方卫视的《东方夜新闻》中,对当天的时政和社会新闻,择要点评。如果观众认真品味,必能体会到一些富有独创性的观点。
   从早间《读家新闻》,到中午的《外滩新世说》,再到现在的《骆新发言》,三年来,骆新秉承一贯的评论原则——
   “我每天只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将如何解读;它会给你带来什么价值?”
   这也许构成了国内目前唯一的、带有极强个人色彩的电视时评。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博客中,有许多是永远不会在电视上“暴露”的文字。请相信,它们同样是原创的!

禁令如烟


    我不反对“理想主义”,但我反对行政主管部门动辄颁布“理想主义式的条例”——如果规章制度最终不能被执行、而沦为口号,不仅令行政者信誉扫地,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

 

    卫生部既然下达了《禁烟条例》,自然也明白,“禁”这个字,是必须有强制力做保障的,但现在,这个《条例》最大的问题,正出在“没有惩罚性措施”,换言之,仅等同于一纸劝诫——我算是说了,但你不听,我也没辙……

 

    5月1日到今天,我在上海也跑了不少“公共场所”,应该说,总体上大家还都很自觉,但是,有...

Read more

开放,是改革他妈!


    南方科技大学公开招聘“局级副校长”所引起的风波,至少,让人们看到了朱清时当初执着于“高校去行政化”的决心,最终因与现实环境的“水土不服”而做出的让步与妥协。毕竟“雅典不是一天建成的!”而那些写文章批判南科大“背信毁约”的学者们,其中,也不乏首鼠两端者——一边在痛骂着“行政化”,一边却努力高攀行政化中的“高级别象征”,譬如,原来自己所在的某民办“研究所”非要改写成“研究院”,从而能将“主任”的职务,升格为“院长”,即便是填写了“研究员”的职称,也非要前面冠以“首席”二字……

 

    由此看出:想让在官场文化中...

Read more

骆新随笔,2011年5月25日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有一句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我知道,生活在当今这个心浮气躁的时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不多了。特别在收视率的残酷压力之下,电视人能够耐着性子守候、观察、研究,发现点真问题、真解决点问题,几乎成为了一种奢望。所以,这句“范式名言”也常被人无奈地断句为“板凳要坐十年……太冷;文章不写一句……忒空”。

    我从不否认,电视是一种产业,它自然也要遵循某些产业的规律。商场如战场,很多时候,一场大规模的“冲锋”——是的,仅仅就是一场“冲锋”,哪...

Read more

应该让“高考”多考几次


    “高考”为何不多考几次?

    我知道,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估计会被人骂死。就在不少人还在呼喊“取消高考”的时候,我怎么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倒盼着增加高考的次数呢?

    高考,对于每个人而言,真可谓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去年,被媒体和舆论高度关注的诸多“迎考现象”,无论你采取何等激越的口气痛骂,我保证,今年必然还会重演一遍——各城市皆下达通知:高考几日内,机动车在街上不得鸣喇叭;警察全力疏散交通、保证考生顺利抵达考场;学校内外,医务工作者随时候命,准备抢救生病(包括因紧张而晕厥)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