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袁伟时

1931年12月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经结集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铭记小平“再造几个香港”的箴言


 铭记小平“再造几个香港”的箴言
   ——香港回归十年感言
   袁伟时
  
   香港回归十年,经历磨合期和天外与域外突然袭来的风风雨雨,她和大陆都成长了。
  
   香港是只有一千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一百多年间,脱颖而出成为东方重要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人才中心和信息中心,主要得益于移植英国的制度加上因缘际会的环境。1842~1977,135个寒暑更替,有过共同受难的时节,更多的是大陆不幸香港幸。
  1937年以前,上海是远东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东京、香港都屈居其后。日本侵华战争打乱了这个格局。抗战胜利后的内战和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货膨胀摧毁了复原机会;19...

Read more

袁伟时谈《读书》换主编及近十年思潮


 

袁伟时谈《读书》换主编及近十年思潮

    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十年思想界:在中国,首先提出公众利益问题的是自由主义者,90年代初,以秦晖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就发表了关于“公正至上”的系列论文;那个时候“新左派”还不知道在哪里,“新左派”最矛盾之处就在于他们是照搬国外的“新左派”理论,但是国外有国外的环境和土壤,中国的当务之急还是现代化的建设,这点是不一样的。

《南都周刊》记者 彭晓芸   编辑 吴金


 谈《读书》换人: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南都周刊:近日《读书》杂志主编换人一事引发了广泛地议...

Read more

当前中国民族主义逆流管窥


  当前中国民族主义逆流管窥
       袁伟时
 在中国迅速融入国际社会之际,民族主义逆流又现高潮。这是继《中国可以说不》(1996)、《妖魔化中国的背后》(1996)、《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1999)等书出版为标志的民族主义逆流高涨后的又一次高潮。它不是当前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而且理所当然地受到众多朝野人士的抵制,但这股逆流言辞有很强的煽动性,在少不更事的人群中有一批追随者,值得关注。
 民族是以共同的种族和文化为纽带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作用是多方面和复杂的。
 ...

Read more

民初宪政挫败与启蒙2


  
 浓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加知识准备不足带来的缺陷
 
 “人是思想的囚徒”。社会变革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变革的深度和广度。上述文件的缺陷无非是当时革命党达到的思想高度自然流露。这怪不得幕僚,孙文自己就欣然认同,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也不能以时间匆促来推诿:这些文件都不长,孙文是12月29日当选的,1912年元旦晚上11时才举行就职典礼,有整整三天可以斟酌;而从《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历时四个月。
 与其抱怨时间不够,毋宁从理论准备不足中去寻找原因。热衷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党人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不但赶不上...

Read more

民初宪政挫败与启蒙1


 民初宪政挫败与启蒙
 袁伟时
 多年来,世界各地时兴反启蒙。当前中国的国学热,其中最极端的主张,底色也是否定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文明。从根底上看,这不是理论论争,而是史实的考查问题;摘引某些学者的推断不足于澄清真相,问题的答案只能在史料中寻找。
 辛亥革命,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固有体制;五族共和,民主,宪政,法治,成了文武百官、朝野上下的口头禅。可是,好景不长,只有四年光景,民国招牌被中华帝国洪宪元年所取代。从思想渊源来说,这是鸦片战争以降特别是甲午战争失败后启蒙运动成败的记录;是研究启蒙和宪政历史命运的很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