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开复

李开复,祖籍四川,出生于台湾,曾居住美国,目前迁居北京。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国杰出华裔社团“百人会”副会长。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苹果电脑公司副总裁等职。李开复博士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创办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我学网,是我学网理事长,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曾多次面向青年学生校园演讲,并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等作品。

李开复:做最好的创新


  我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在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人人都在谈创新。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创新?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有用的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该如何获得持续创新的动力,该如何增加自己在创新,特别是有价值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呢?

  一、什么是最好的创新?

  很多人仅把创新理解为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创新有很多种。创新可以是一个新颖而有效的商业模式,可以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是文学艺术领域里一次开创性的实践,甚至可以是家居生活中的一个新鲜而有趣的创意……简...

Read more

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


  9月8日,创新工场上海基地正式启动,站在会场台中央的李开复略微有些不自在,双手不时要整理一下衣角,但当他坐下来面对媒体时,很快就恢复了最自然最舒服的状态。他开玩笑说现在领导们都走了,我们可以随便聊聊了。

  今年,李开复刚好跨进知天命的年纪,人生阅历,正是黄金时期。之前他带着团队和杰克·韦尔奇吃晚餐,老先生很high,但到了第二天致辞时,韦尔奇明显有点体力不支,李开复私下跟大家说,我现在总算知道自己2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了。

  两年前,48岁的李开复从谷歌中国辞职,投身创新工场。作为一个创业者,年龄永远不是问题,眼光才最重要。

  曾经的疑问:

...

Read more

什么是领导力


  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

  这是因为,领导力意味着我们总能从宏观和大局出发分析问题,在从事具体工作时保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和使命不变;领导力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跳出一人、一事的层面,用一种整体化的、均衡的思路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领导力还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关心自我需求的同时,也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给予更多的重视,并总是试图在不断的沟通中寻求一种更加平等、更加坦诚也更加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如果非要给...

Read more

在中国创建新公司的成本相对较低


  在中国创建新公司的成本相对较低

  当我们刚开始创造创新工厂的时候,我们和我们理想的模式比较一致的,我的朋友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有一系列的人,这些年轻人他们要创建自己的公司。我们最开始9个月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运作的,当时点击率非常的高,我们也非常的成功,但是我们发现那样一种模式无法吸引最好的企业家,因为企业家不希望有一个导师来告诉他需要做什么,他们希望能够拥有自己公司股份的多数,希望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不希望这样做,我们不能够进行公开的申请,否则会有很多公司申请,因此我们要选择比较好的,具有很好的业务模式的申请者,然后我们要雇佣一些人员,要确立我们的...

Read more

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


  六十年风雨,中国由弱而强,中华民族已经走进世界大舞台的中心,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到成功,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可能会说,中国已经成功崛起,赶超美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中国的崛起之路如此平坦吗?

  数一数中国制造,却不拥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有多少;和欧美一流的大学比一比,看中国高校在代表科研水平的核心期刊里的曝光率是多少;或者,和发达国家比较一下最能转化为产品和财富的专利数量……很明显,一些盲目自信的...

Read more

我们的业务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公司


  我们的业务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公司,我们必须专注于此,因为这是投资者希望我们做到的事情。

  最好的创业者往往很难发现,因为他们可能比较低调,不愿意受到太多关注,不会来主动寻求你的帮助,你必须去找他们、去发掘。你不能只是说,把你的简历和商业计划寄过来吧。许多最优秀的创业者有自己的固定模式,他们只会在自己感到适合的时候才会联系你。如果你想成为他们的投资者,你就必须去找他们,而不能只是等他们来找你。

  我们希望做到的是,把握十年后可能成为下一个百度或腾讯的公司,我们不希望错过机会,我们希望能抓住一些这类企业,最好是大多数,至少有一些。你可以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最成功的那些企...

Read more

领导力是一种独特艺术


  新世纪需要我们用一种更平等、均衡,更富有创造力的心态来认识、理解和实践领导力。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四家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IT企业任职。在我从事领导工作的时候,我很少用那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为我所领导的每一名员工安排工作。反之,我更习惯于将自己与员工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视作激励者、协调人或沟通的桥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督促者或命令中心。

  我认为,今天的经理人仍然需要具备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些有关决策、组织、评价、奖罚等任务的基本技能,但21世纪对经理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了从一个传统的&ld...

Read more

创新要先打破零和思维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30年的中国人,你到底在文化方面是更倾向于美国,还是更倾向于中国?”很多媒体喜欢问我这个问题。

  1999年之前,我的回答总是:我是一个多文化背景的科学家,因此我能够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但是,回到中国后,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一点其实过于自信了。

  1999年1月31日,刘挺来希格玛面试的时候,是从哈尔滨坐火车来的,他很优秀,最终得到了微软的offer。后来有人悄悄告诉我说:刘挺认为,研究院说他们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其实潜台词就是让大家坐火车,这样节省费用。

  “啊!这不可能吧?&...

Read more

中国第四波创业浪潮来临


      中国创业的四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的主要创业者是社会相对边缘的人;第二波是从体制内“下海”的人;第三波创业者中草根居多;第四波不但拥有技术,而且往往是IT精英。

今天,我学了一个词,叫作“倒爷”,摔倒的“倒”,爷爷奶奶的“爷”。

“倒爷”就是以地方差价赚钱的人,他们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以低价商品买进、高价卖出的人。

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中国的创业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倒...

Read more

李开复的创新模式为何得到追捧


  李开复的创新试验再进一步,目前创新工场开到了上海杨浦区,正式迈出了北京,国内很多城市争邀李开复的创新工场。

  李的创新模式为何得到众多城市的追捧,李本人或许最有发言权。

  创新孵化器

  记者:创新工场模式中的创新点是什么?孵化器的创新概念?

  李开复: 针对中国创业者的欠缺和需求而设立。为中国创业者量身打造,帮助他们解决三大难题:中国的创业者自身经验比国外少,中国创业难度比国外大,早期投资的基金天使比国外少。

  记者:创新工场模式和美国硅谷模式有什么异同?

  李开复:美国人比较相信细分工作,在硅谷找一个风投或天使来投资,当你遇到问题,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