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何小星

何小星,男,客家人,1981年出生于“中国最美莲乡”江西省石城县,现居杭州。2001年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为当代中医药文化传媒人、新锐文化观察者。目前任职于世界500强公司、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集团赛诺菲公司,负责区域市场与学术事务,并担任赛诺菲(中国)官方刊物《瞩目中国》编委。何小星为人热情、豁达,爱好旅游、文学、书法,长期关注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化、宏观时局、国民生态、新锐文化与社会公益等。   
      作为新锐文化的践行者,何小星对流行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整合有着丰富的思考和践行。曾先后与《浙江日报》、浙江卫视、《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及各大电台等众多主流媒体有过良好合作。曾先后全程策划举办2004年4月19日“高晓松/阿朵杭州歌友会”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作为当代中医药文化传媒人,何小星对中医药文化的现代整合传播有着超过8年的思考和实践。2003年10月全程策划举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场中药产业经济学术性会议;2004年4月在国内较早构想及提出“中医药文化传媒”整合概念,创办浙江省第一份中医药文化学术性报刊;2005年12月创办浙江省第一个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健康教育网络平台;2007年4月创办杭州合点健康咨询有限公司,与国际健康产业协会(IHIA)等合作在国内较早推行健康管理师资格培训与认证。同时,何小星也在国内较早接触和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努力探索中医药在当代中国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和经济产业中的优势与意义,力推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多年来,何小星曾参与国家级重大科技课题多项,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对国际药物经济学、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何小星笔耕不辍,先后创作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现代化方面的文章,以《中药老字号的当代思考》、《浅谈中医药的人文性》等为代表的文章被广泛转载。
 
     何小星曾任职于台湾知名上市公司杏辉集团,参与国家二类中药新药的全国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对现代中药临床研究有着深刻的见解。

      闲暇之时,阅读、写字、旅行与思考,绘成了何小星全部的生活素描。何小星著有多篇散文随笔发表于其新浪个人主页。

浅谈中医药的人文性


    如何认识中医药的人文特色,这大概足以成为当下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了。学过中医药的人都知道,中医药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渗透的古代医学科学。中医药里面包涵了太多的学科和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系统。作为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很容易让当下的人们感觉落后和过失甚至迷惑,但我想它并不因为是古代的医学科学,就比不上西方的医学体系,而恰恰相反,它现在仍然葆其青春。春秋战国时代的《素问》和《灵枢》是构成中医理论体系基础的代表性著作。这两部书反映了春秋战国以前多学科的学术成就,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
...

Read more

略谈中医药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疗技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逐渐使得人们对于健康需求的增加。因而,中医药在新千年的时代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重视。作为一门古老的医疗保健技术,中医药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可贵之处直接成为推动其不断传承发展的力量源泉。当然,也正是这些东西即使在文明如此高度发达和人类如此挑剔的今天,中医药才能依然保持着它的鲜活魅力。

  社会的发展往往需要不断牺牲多种东西和付出代价来换取。今天的发展更是如此,付出了太多。正如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的快速耗竭、人...

Read more

发展中医药的几点设想


    中医药的问题现在是闹得沸沸扬扬,我相信在中国,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关心着中医药的发展问题。紧张之后,闲暇之间,我有几点关于发展中医药的个人想法在这里谈谈:

(一)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构建中医药文化平台

1.建设系统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或展览馆

  建设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的展示中医药文化专业博物馆无论对于中医药文化传承,还是对于发展中医药产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出版专业的中医药文化特色杂志与报刊传媒

  据研究调查,国内有关中医药文化的专业性、公共性传媒刊物比较缺乏,更缺少有影响力的相关领导性、代表性刊物。

3.发掘...

Read more

中药老字号——有多少辉煌可以重来


     在美丽的杭州西湖旁边,古老的吴山下,横躺着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街——河坊街这里聚集了许多大名鼎鼎的中药老字号,胡庆余堂、保和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等都坐落于此。相传,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的时候,他正在保和堂当学徒,正准备去西湖游玩,也就是这次他遇见了白娘子,开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保和堂是一家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药铺,无偿为附近的穷苦百姓看医问药,享有较高的声誉。“保得本草扬精华,和聚仁贤济苍生”。这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保和堂的题词,由此可见它的确非同寻...

Read more

百年中药品牌——中药老字号的当代思考


    随着西方医药学和制药工商业的不断渗透和入侵,民族医药产业生存的残酷与日俱增,中药老字号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和洗牌。全球最著名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推行的差别化战略认为,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从而保持竞争优势。事实上,无论是在品牌影响,还是在产品服务,中药老字号都与众多化学、生物制药企业、新生代中药企业和中药店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这些本可成为竞争优势的差别却似乎正在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作用和价值影响。中药老字号,这些经历了至少上百年享有盛誉的中药...

Read more

方向第一:对中药临床研究的思考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具的原创性科技资源和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药的发展是以个体临床经验积累为基础,而中药的临床研究则需要大规模循证医学的支持,眼下正方兴未艾。

      1985年,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开始起步并逐步推广,1998年,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广泛普及。1997年国务院十八个部委提出并组织实施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这是国家为支持中医药全面发展制定的第一个纲领性、全局性规划。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并实施《...

Read more

拿什么拯救你——“沙漠人参”肉苁蓉?


“沙漠人参”肉苁蓉,又名金笋、地精,俗称“大芸”,为列当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生长在新疆、内蒙、甘肃、青海等地日照强烈、极端干旱、土壤贫瘠的沙漠里。肉苁蓉无根,无叶,也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寄生在其他植物如梭梭、红柳(柽柳)等的根上生活,其植株的肉质茎部分是名贵的补肾中药。肉苁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补药上品。历代药书如《本草纲目》、《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图经本草》等都有记载。《神农本草经》谓:“肉苁蓉,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养五脏,益精气,久服轻身。”《本草纲目》称其&ldq...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