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林森

陈林森,原籍江西靖安,生在南昌,长在都昌。中文大专。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任星子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会员,江西省语言学会会员,江西省中语会理事,九江市中语会常务理事。九江市作协会员。星子县第三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1997年获九江市高中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发表论文近百篇,参与编写十多部教学用书。论文集《擦亮你的语言》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专著《新成语小辞典》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先后十多年为全市高三模拟考试命题。先后20年参加高考阅卷,多年担任江西省高考阅卷语文学科领导小组成员,专家组成员,作文阅卷组组长。九江市“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江西教育》2005年7-8合刊封面人物。

应当承认教育中的“天赋”因素


  最近参加市中语会年会,听了武宁县一位青年教师的多媒体公开课,教学的篇目是初一课文《伤仲永》。授课人有一定的表演天赋,讲课语言具有煽情性,语气亲切,很适合初中生的口味。讲课重点是前两段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懂得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给学生留下的问题是,我们的家长都不像方仲永的父亲那样“不使学”,我们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今后还要接受更多教育,那么,我们是不是一定都能成才呢?学生回答各种各样,例如要勤奋刻苦,要多接触课外知识,要不耻下问等等,都强调付出个人的努力。教师在屏幕上播出了第三段内容,并且给学生口头翻译了,似乎并未作为重点。

  《伤仲永》是一篇传统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