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运涛

王运涛,男,1977年生,河南开封人,中州大学副教授,郑州教育博客特约编辑,中国学术论坛古典文学版主,价值中国专栏作家。曾出版《中国古代贬谪文化与经典文学传播研究》、《文学传播纵横谈》等著作,在《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发表40余篇文章。

如何当好“学有所教”的电大老师


  苟日新日日新,不断求知进步,始终是现代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相见时难远相传,自主灵活加便捷,则是电大教育工作的显著特色。几千年来,中国人言传身教,口耳相传,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建立了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30年前,一个老人的批示弥补了多少落第学子与高等教育相见时难的遗憾,从此多少无需相见的师生,在准分离的状态下互相沟通,传承文明;30年来,大江南北有多少电大教师,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应用型人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十七大的春雨,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电大远程教育教师应该在“学有所教&rdquo...

Read more

谁偷走了网络时代的同学情?


    一、如何正确看待同学情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向才认识几个小时的旅伴倾诉衷肠,彼此那样深刻地走进了对方的精神世界。不少青年人甚至与网络之上与“不识庐山真面目”网友推心置腹,引为知己,相识恨晚。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但是眼下朝夕相处的同学,却可以形同陌路,面目模糊,甚至为了一点儿小事大打出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理解,为什么如今这些孩子们的同学概念这般模糊,竟然很少有人懂得珍视“同学少年情谊”。尤其是那些在经历了种种的人生,尘...

Read more

作品就是那条蛇


 

  我打小上学,就对铅印的书籍,十分崇拜,相信爷爷说的“白纸黑字”、“有案可稽”,对于我们学习的“历史书”更是深信不疑,可以随着参加工作,更多的接触社会,发现很多不尽然的东西。  咱们今天就谈谈咱们的“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的倾向性吧。

  胡适先生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作家倾向性的难免,也在于历史真相几乎是不可能再现的,只能由作家来表现了,表现的过程中倾向性就与之俱来了,这既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作家主观的原因。

  我曾告诉我...

Read more

面对新形势的教育需要新的选择


      今天读了一篇《中国的文科生是怎样被搞傻的》的网络文章,笔者认为其认识比较深刻 ,反思比较到位,主要是能够引起人们思考接下来具体如何操作呢?其实,就如黑夜里行路,本来有许多的人,只是大家都心里害怕,不敢说话,反而觉得更加孤独,更加不敢说话。我们这个时代又太多的人都在思考教育问题,并且也每每能够发现一些问题,然后进一步怎么办呢?却不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了,而是愈多的牢骚。可惜,我们似乎都是双手被桎梏的人,只能用嘴巴一抒胸中不满,这样的境地不更值得思考?
       ...

Read more

我们跟周恩来总理学什么?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怀念你——这不仅仅是十里长街总理的人们的心声!

3月5日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今天我们举办了周总理生前许多照片的展览,

让学生们对周总理有一个更加直观地认识。

对于周总理,我们只能说,不能忘记,不敢忘记,不会忘记!

因为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有伟人而不懂得尊敬的民族是可悲的!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为历史的发展作出绝大贡献的伟人,自然也不能忘记。

那么,今天的我们跟周恩来总理学什么?

我想首先是要学会明确一个目标。少年周恩来就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其次是要学会&l...

Read more

远程教育如何对接地方战略需求


    最近笔者作了一个调研,发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眼中,多数基层电大编制基数小,学校人手紧,工作繁重,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大多滞后于学校的发展需要,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偏低,保证教学质量多有很大挑战性;学生管理也或多或少存在较多漏洞,管理中方法粗放,管理的成本越来越高;在某些问题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的形式主义尚有待进一步克服;学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还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等等。一言以蔽之,部分基层电大存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尴尬处境,自我完善迫在眉睫,对接地方战略需...

Read more

今日教师如何上演“士兵突击”


    近日,陕西电大的陶龙超先生在《中央电大时讯》发表《电大内涵建设与管理思维体系的重构》一文指出:电大内涵建设当前尤其需要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人本意识,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三是强化品牌意识。笔者认为,先生所言甚是,但在操作过程中,电大内涵建设要以““教师突击””为把手,并由此串起内涵建设的相关环节。这既是强化人本意识,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因为普通大学尚且需要大师胜过大楼,远程大学需要教师的“特种部队”(苏辛语)更是胜过天网地网...

Read more

远程教育要在细节上求突破


    长期以来,教学支持服务和质量监控一直是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是远程教育同仁在实践中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教学策略、支持服务、质量保证、自主学习的细节决定远程开放教育质量,如何把多媒体学习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相结合,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关键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下面试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策略成于细:开放不放开,自主不自由

  
在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则需...

Read more

网络时代如何看待同学情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向才认识几个小时的旅伴倾诉衷肠,彼此那样深刻地走进了对方的精神架构。不少青年人甚至与网络之上与“不识庐山真面目”网友推心置腹,引为知己,相识恨晚。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但是眼下朝夕相处的同学,却可以形同陌路,面目模糊,甚至为了一点儿小事大打出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理解,为什么如今这些孩子们的同学概念这般模糊,竟然很少有人懂得珍视“同学少年情谊”。尤其是那些在经历了种种的人生,尘埃落定之后,屡屡举行聚会,忆旧兼互通联络的老同学们,不少人都有忍不住对着象牙塔内问一句的冲动:恰同学少年,问孩子们啊,知否...

Read more

学校集体活动流于形式淡化了同学情分


同学、同学,为什么大家要到一起学,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笔者认为,除了教育成本的考虑外,更多地就是看重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发、相互鼓励、相互完善,以便彼此更好的学会与人相处,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无疑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多方面的帮助,既可提升交际能力,培养生活情趣;又能寓教于乐,提升学习热情;还有助于排解苦闷,成就身心健康,感受到艰苦与快乐并存,集体与个人同在,许多珍贵的东西比在课堂上学得更多、更好、更快。

 

集体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理当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