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廖晓

廖晓,权威战略转型专家,中国最年轻的战略管理专家,中国管理传播网专栏专家,战略咨询顾问兼讲师,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战略转型》一书,联系电话:15975563968
www.erichles.com.cn
www.erichles.com

史玉柱会是下一个中国首富吗?


  随着史玉柱网游“征途”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步伐临近,全国乃至全球的媒体都在关照一件事情:史玉柱会是下一个中国首富吗?

  史玉柱会是下一个中国首富这个话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史玉柱带来我们什么启发。

  史玉柱曾经是“一代天骄”,想当初“巨人”集团是中国企业界的一面旗帜,多少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分配到“巨人”为荣,跟如今的大学生进华为一样。但是巨人倒下了,后来史玉柱变成了亿万“负”翁!现如今,他又变成一个传奇。传奇的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深刻理会的:

  ...

Read more

易中天《品三国》与企业战略转型


  易中天《品三国》与企业战略转型

  易中天《品三国》自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放以来,受到无数人的热捧和好评。当然也有批评的声音。也有炒作的成分,尽管买了《品三国》但是一直没有看过几页。一天讲课后半夜没睡着,打开电视,电视在播放易中天谈诸葛亮,一下子吸引我了:他讲诸葛亮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好背景(祖父父亲和叔叔都是干部),建立了一个小圈子(徐庶司马微庞德公等)和寻找了伙伴(不是曹操和孙权而是没成器的刘备)。

  联想现实中每个人,特别是走仕途的人不少人的成功也遵循了该法则。俗话说“朝中无人莫做官”说的也是背景,诸葛亮一个美男子...

Read more

金外玉内的《战略转型》(作者:王永为)


王永为

廖晓先生力作《战略转型》是国内少有的,值得认真、反复阅读的管理书籍。 但是,由于其创新内容过多,涵盖的范围过广,又缺乏有效的内容组织,导致很多创新内容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 对于很多并不精通战略的读者,难以抓住核心和重点,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本文希望对《战略转型》的关键内容进行评论分析,为《战略转型》的读者提供一些个人观点,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阅读、思考《战略转型》,提升“开卷有益”的价值。 

《战略转型》最值得关注的内容可以包括:

1 企业绩效函数:

“企业绩效函数”(610页)是《战略转型》最具战略...

Read more

商业的境界:从《再造宏基》到《战略转型》


  中国总裁培训网“总裁在线课堂”录像节目后,该公司总经理沈洋说“看了你的《战略转型》,有不少创新和值得学习地方”。有客套的成分,也有中肯的地方。能被瑞银投资看中,沈总的战略规划能力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否则人家不可能投资几千上亿元资金给你。应沈总的邀请,一连聊了四个小时。内容不记得太多了。其中讨论到一个《战略转型》的理论:动态治理和治理转型。他有兴趣也觉得新鲜,我说商业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的观点是企业家的人品和价值观。

  为什么企业无法基业常青?为什么世界五百强总是每十年换一轮?为什么富不过三?几年前的年度经济人物如今变成了阶下囚,十...

Read more

吉利汽车战略转型


  一直以来凭借低价策略取得竞争优势的吉利汽车,目前正步入由“价格优势”向“技术领先”的战略转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在济南以为16辆“吉利远景”签名售车的独特形式,向市场推介其首款商务级家庭轿车,标志着吉利汽车正式进军高端市场。

  当年李书福进军汽车市场,大家一片哗然:李书福能玩得转汽车吗?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话。当时李书福的战略逻辑很简单:就是福特的工业化汽车逻辑,只要价格便宜,标准化的工业规模生产就能满足大量普通客户的汽车需求。价格要便宜,一靠规模经济,而靠将成熟的汽车制造技术标准化和批量生产;二是靠...

Read more

商业逻辑的颠覆:从《颠覆》到《战略转型》


  姜汝祥是著名的战略专家,以研究世界五百强出名,他的《颠覆》题目吸引住了我,书中以世界五百强为案例,指出了中国企业与世界五百强的差距。跟强调“颠覆性“的廖晓的《战略转型》有以下共同之处:

  一、都强调了主导逻辑改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颠覆》一书,姜汝祥指出世界五百强的成功关键是以制度规则、公平竞争等商业逻辑取胜,世界五百强是“学好就赚钱,赚钱就更好”而中国的企业是“学坏就有钱,有钱就变坏”。中国企业家靠的是机会、制度和规则的空子赚钱,靠资源和关系赚钱。在当前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中...

Read more

成功的商业逻辑:从《为什么》到《战略转型》


  成功的商业逻辑:从《为什么》到《战略转型》

  《为什么》是宁高宁写的书,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准备书店结帐前看到买下来的,题目吸引了我。宁高宁是谁?很多人知道李东生、王石、牛根生和马云,却不定知道宁高宁是谁?宁高宁是原来华润集团的董事长,其中华润雪花啤酒、万科的大老板。尽管宁高宁低调处世,但是能让王石为他“卖命打工”说明宁高宁自然有过人之处。《为什么》就是证明。

  《为什么》每个标题都是三个字,非常有特色,能让我一口气一个晚上几乎不睡觉看完的书没有三本,《为什么》却是其中一本。其揭示的商业逻辑跟廖晓《战略转型》高度一致,算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吧。它们...

Read more

中国医药企业的战略转型


  一、挑战与机会并存的中国医药企业

  2006年医药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处于历史低位。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盈利下降反映出四大问题。行业效益增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成本持续高位;二是是药品价格总体持续下降。三是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而外资跨国医药如西安杨森、辉瑞、罗氏、施贵宝却在“闷声发大财”。不断扩大对中国的投资,在中国设研发中心,不惜重金挖顶尖医药行业人才。除次之外,联想投资进军医药,历来对医药行业避而远之的VC也开始对医药行业青睐有加。

...

Read more

长尾,另类的战略转型


  长尾,另类的战略转型

  去年开始,有人就告诉我,培训界继“蓝海战略”下个阶段的热点必将“长尾理论”!但是直到现在,大家对“长尾理论”也兴奋不起来。结果《长尾理论》自己变成了“长尾”。

  关于长尾理论,大家争论的比较多的是,长尾的适用性问题。在中国是否适用?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尾的本质认识不一致。幸好大家一致认为长尾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范围经济。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

  一:长尾是一定环境假设下的战略逻辑。从工业化时代的单一品种大批量的“短头”到&ld...

Read more

蓝海变死海:吴鹰与史玉柱的“冰火两重天”


  蓝海变死海:吴鹰与史玉柱的“冰火两重天”

  2007年6月,媒体报道UT斯达康“小灵通之父”吴鹰辞职。而另外让人振奋的是“征途”媒体报道的是:史玉柱的“征途”网游业务“钱途无限”如果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史玉柱可能成为中国首富!

  “小灵通之父”吴鹰马上从媒体的宠儿变成媒体的“垃圾”。很多人批评他只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也有人批评说“蓝海战略怎么不顶用了?”犹如当年史玉柱在巨人大厦倾覆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