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其乐无穷;企业策划,兵不厌诈。当今时代,“策划人”泛滥,知识经济嘛,都得学聪明点。馊主意、歪点子,能蒙来钱就是金点子。作为企业老板不懂经济学常识可以,没点聪明脑袋儿是万万不能的。尤其能出些怪招儿、绝招儿方显奇才。酒桌上,我听来一些经营绝招儿,我是当笑谈听的,诸位如觉实用,尽可拿去,后果自负;若亦觉是笑谈,自可也在酒桌上当个谈资助兴。
有家方便面厂,颇红火了一阵子,广告也做的很远,在当地被当作典型吹着。“突然”之间,销量大减,效益猛...
作者文章归档:马千里

更多信息,http://www.maqli.com http://www.maqli.net
QQ:53901439
EMAIL:maqli@qq.com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
老板,你的需要怎恁低?
任县做新型焊割生意的李老板,一个月前满面愁容地走进研究所,一个月后踌躇满志地走出了研究所,我们的合作告一段落。
他走进来的时候,生意滑坡到极点,用他的话说:"我都不想做了!"——这不奇怪,小老板们白仍几万块钱,再花上几万块钱弄个新项目常有的事。我们调查了他的情况,对产品进行了重新设计,制定了产品推广方案,先协助他在老家做样板市场。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当地市场滑坡很快得到控制,并回升势头良好。李老板最后那次来研究所,乐得净和工作人员开玩笑了。
...
“近视”引起“感冒”
患者:中小私营企业
症状:规模小,群体大,设备陈旧,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家庭作坊式经营,管理不善,缺乏人才;资金有限,保守经营——这些导致企业体质虚弱,振作不起,稍有市场波动便会感冒。
诊断:患者对以上症状深有体会,渴求改进,曾经想过多种方法,但总顾虑重重,自称无条件落实。尤其在融资、用人、横向联合等方面取舍两难,犹豫不决。通过诊断可初步发现患者感冒的原因在于缺乏长期规划,是由一种造成短期行为的近视症引起的,但这种...
小熊避雨论揭示老板百态
现在的企业对市场环境抱怨的多些,尽管同在一个屋檐下,国有企业也好,私营企业也好,都有好得全球扬威的,也都有坏得一败涂地的。不良的环境确实会对整个经济带来抑制作用,但若说某个企业是因为市场环境差而破产的,那恐怕是借口。
我看过一个儿童画报,其中一页画:一只小熊掂着一只大水桶走在野外,前方一棵树,再前方有一拱石桥,过了桥有一所小房子,可能是小熊的家。提问:假如现在下雨,小熊该怎么办?--这个画报的读者是5岁以下的小朋友,然而我们许多老板未必能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
奈何难以“同富贵”
92年陈佩斯向亿万观众推荐“双鸽”火腿的笑脸,把石家庄食品四厂的事业推向顶峰。真可谓一夜成名天下闻。但五年之后,该厂宣布破产,“双鸽”品牌转嫁他人。食品四厂的衰败,缘于管理混乱,特别是厂长张云山居功自傲,用人不善,曾经的他却是殚精竭虑的与职工一起打下了江山,厂子红火之后,厂长却变了,跟着,兴旺不再了。共患难,却不可同富贵。四厂是个国营企业,在私营企业中,“同富贵”更难,几个人本是好兄弟,共同打天下,却无奈创业之后,矛盾百出,或落得分家单干,或你撤我留,或关门大吉了。某地七人合伙办...
市场调研岂可轻谈
市场调研报告是经营决策的依据,如果报告不准确,则会误导决策,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有一种思想倾向让人担忧,那就是对市场调研工作的程序不了解,而轻视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复杂性。
有些企业老板说,我有那么多销售人员在市场上,经常反馈一些息,没必要再做专门调研了。很明显,他把市场调研与信息反馈混为一谈了。信息反馈的内容是市场调研要掌握的重要部分,但它势力是片面的,因为作为销售人员所接触的人员在细分上很局限的一类或几类,也就是说提供反馈信息的群体根本上只代表一部分人,只...
听马千里谈《A管理模式》
《A管理模式》这本书很“火”,我也买了一本。看了这本书觉得很平淡,莫非是书太高深,我理解不了?便很想找位专家请教请教,就想起了马千里。冒昧地打了个电话,于是便约好了时间。
那个下午我见到了马千里,还是初次谋面。那位久闻其名的马千里居然是和我年龄相同的年青人,并且平易得让我准备了好久的恭维的话说不出口。寒暄了几句,我便直奔主题:“你怎么看《A管理模式》?”马千里以他缓和的口气说:“它是一本书,字号太大,行距很宽,所以...
不容乐观消费繁荣
伴着春节的喜庆,刚刚过去的这个消费旺季可谓好消息频传。并且,其大背景是2000年中国经济扭转了近7年增速减缓的趋势,经济景气好转,消费市场的繁荣似乎特来印证这一点,更使人从中看到新的商机。
从省会消费市场一度繁荣的现象,也足以说明市场的"鼎立原理"。所谓"鼎立原理"是说消费能力、消费结构与消费形式这三大方面的充分协调,才能造就市场活跃。通俗一点说,就是当老百姓手里有钱了,还必须为其提供合理的消费品和相对应的消费形式。比如过年都要包饺子,但速冻水饺的出现就产生...
本土日化突破口:全面“企业品牌”管理
国外或外资日化企业对本题日化企业的品牌收购,也非是近几年的事了。很多人出于“民族产业”情节呼吁挽救本土的日化企业,而我对这个话题由来不太热衷。一来,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企业,多了说也才三四十年的时间,与动辄百年、大几十年的国外企业相比,无论从组织管理、营销理念还是品质意识,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二来,在消费品领域,只要你手头允许消费得起,能用洋货不用国货,能用外资品牌,不要国产品牌,连吃大米都讲究泰国的好,可谓洋风正炙。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土日化能超越国外品牌倒称得上奇迹,不如此反而不符合市场规律。本土日化企业也没什么好埋怨的,你们自己何尝...
第三种信誉
安利公司挺进中国大陆市场时推出他们的”杀手锏”,即无条件退换。然而几个月后,安利公司马上对此做了本质性修订限制。安利的中国大陆总裁 李锦芬女士对此的解释是为了适应中国大陆消费群体的实际情况。其实话是可以挑明的,有太多的消费者频繁滥用“上帝”的权力,甚至是把商品狠用了半瓶之后。为此,安利公司承受了比在其他区域过多的成本。
我们习惯于把消费者当成“弱势群体”,习惯于把商家推向对立面,并把它想成唯利是图。然而,商家要谨小慎...